日本「洗头」实验:打湿头发、抹洗发露......你可能从第一步起就做错了
宅在家里不出门,洗头这件事也变得可有可无,洗头频率逐渐从平时的隔天洗变成了三五天、一周甚至更久......随着复工复学被提上日程,洗头又成为了很多人的一大难题:
头发一天不洗就出油,天天洗又怕越洗越油。
洗头洗掉一大把头发,少洗头就减少了脱发。
晚上洗头早上就出油,早上洗头时间来不及。
......
其实,这可能是你洗头的方式有问题。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通过一个日本实验,带你看清不同洗头方式对头发的影响,教你一套正确的洗头方法。
本文编辑丨罗榕
这两种洗头方式很伤发
日本TBS电视台一档科普节目,拍摄三位受访者在家洗头的过程,她们习惯的洗头方式,几乎和大多数人一样↓
打湿头发的方式
视频里,三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选择将花洒对准头发冲洗,以达到迅速湿润头发的目的。
速度最快的一位,打湿头发仅耗时15秒。另外两位速度也分别为28秒和32秒。
头皮没冲到或冲洗时间太短,让污垢、头皮屑等残留在头上,影响后续清洁。充分冲洗还能减少洗发露的使用,减少其对头发的刺激。
用洗发露的方式
接着,三位受访者又一致选择在头发上抹上洗发露,通过头发摩擦,使洗发露起泡。然而,这种搓头发的方式,对头发的毛鳞片有着毁灭性的打击。
头发外层覆盖着毛鳞片,它们像发丝的铠甲一样,让保湿成分、蛋白质等不受到外界刺激。
头发打湿时,毛鳞片处于张开状态,也是最脆弱的时候。揉搓头发让洗发露起泡的做法,会使发质变粗糙,甚至导致断发和脱发。
头发到底多久洗一次
关于多久洗一次头的问题,由发质说了算。
夏季和油性发质者:
如果已习惯天天洗头,或不洗就会分泌过多油脂的话,可每天洗发1次。
即便天天洗也不用一洗头就用洗发水、护发素,可视情况隔天用清水冲洗。这同样能清除头发及头皮上的污渍,但又不会加重油脂的分泌。
中性或干性发质者:
清洁头发的频率可调整为每周3~4次。
皮脂是根据信息反馈来分泌的。频繁地洗头将头皮上的油脂洗净后,皮脂会收到缺油了的信息,然后进一步分泌油脂,这就会导致分泌越来越多,头发越来越油。
一套正确的洗头动作
洗头前先梳一梳
直接冲洗头发,头皮上的灰尘和污垢可能附着在上面,无法得到彻底清洗。
洗头前,用宽齿缝、圆头的梳子梳开头发,减少头发上附着的灰尘和头发打结的问题。
冲洗头皮90秒
日本皮肤科专家滨中聪子认为,洗头的第一步是冲洗头皮,而不是冲洗头发,且冲洗时间要在90秒以上,这样能洗掉80%的脏污。
洗发露起泡后再上头
将洗发水倒在手心,加水打出泡沫后抹在头发上,不仅泡沫丰富,头发也会洗得更干净。
如果用手难以搓出泡,可以借助起泡网等工具,千万别直接用头发摩擦起泡。
护发素别抹在头皮上
护发素直接涂抹在头皮上,容易堵塞毛囊,引起脱发等问题。建议涂抹护发素至少离头皮1~2厘米远,沿耳朵附近往发尖方向涂抹至发梢即可。
此外,护发素停留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涂抹并不会提高护发素的吸收效果,反而会令护发素粘附于头发,清洗时容易破坏头发角质层,甚至引起掉发。
洗完头后冲干净
洗头一定要重视最后的冲洗工作,将头发洗干净、洗透。建议洗头发的水温以40℃左右为宜,过高的水温容易带走过多头皮中的油脂,会令头皮出油、产生头皮屑的情况更严重。
冲洗时,水流宜缓,发旋以及头发较稀疏的位置冲洗时间不要过长。
吹风机与头皮保持距离
如果任头发自然风干,这个过程中头发角质层一直张开,容易沾染空气中尘埃等脏东西。
将头发轻轻挤压,等到不滴水时,再用吹风机吹。
不宜温度过高,尽量拿远一点,不要贴着头皮吹。
建议先用电吹风温风档烘干,然后再用冷风档吹一遍。
除了洗头时,头发在平时也要注意好好养护。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减少头发烫染、注意头发防晒,从内到外提升头发质量,让你不再为了洗头问题发愁。▲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科普
(上下滑动查看)
日本节目实测:这里是办公室最脏的地方,马桶圈反而最干净
为什么洗手一定要用肥皂洗20秒以上?看过这个实验就明白了
【疫问医答】新冠肺炎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吗?
灾难是最好的「教科书」:保护动物也是人类的一种自保
【疫问医答】身体素质过硬的运动员,为什么频频感染新冠病毒?
这场疫情教会我们的9件事,事关每个人以后的生活
亚洲人人都戴的口罩,为何欧美人却有抵触心理?
日本实验:病毒沾附手机上可存活24小时!手把手教你给手机消毒
心理学家告诉你:谣言是怎样让你深信不疑的?
运动专家的「疫期户外运动」指南,拯救宅了一冬的你
钟南山院士喊你用公筷!经此一疫,让公筷摆上每一张餐桌
【疫问医答】研究称病毒已变异,是不是更容易被感染了?
从封城到封国,解析意大利新冠死亡率为何全球最高?
禁食野生动物后的疑问:到底都有哪些动物不能吃?
密闭空间新冠病毒可传至4.5米!一份「公共交通指南」平稳度过复工期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病毒专家分析传播路径
告急:新冠肺炎境外确诊近3万例!李兰娟院士呼吁全球重视并行动
不刮胡子,口罩白戴!美国疾控中心:漏气几率增20-1000倍
医生亲自示范:疫情期怎样出门买菜更安全……
每个吃腻了家里饭菜的人,跟营养专家学5招改造家常菜
武汉一线的她力量!记者还原抗疫女将们的温柔坚守
新冠比非典狡猾的多!一线专家解读17年抗疫有哪些进步
从死神手里抢人!北京协和援鄂医疗队讲述战疫红区的32天
别再传谣了!这5种「抗病毒食物」,营养专家一个都不认可
新研究:烟民更易感染新冠病毒!吸烟到底有没有安全量?
为何胖人和癌症患者易感染新冠病毒?北大医学部:跟体内这种酶有关
美意日韩多国现本土传播病例!新冠病源究竟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防疫期,老人的一天怎么度过?这张漫画安排的明明白白
遗体解剖揭开病毒真面目,专家:可能颠覆现有诊疗方案
美国致1.4万人死亡的流感中有新冠肺炎?最新回应和专家分析来了
宅在家也要勤洗手吗?医生提醒:8个时刻必须要洗
时评丨停课不停学别走形式
研究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病毒发源地,专家解析下一步如何找到源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套「零失误理发攻略」送给在家剪发的你
记者实拍医生穿防护服流程:9个步骤花30分钟,泡汗水里6小时
疫情期间每个被迫下厨的人,都需要一份「零厨艺」指南
中医专家:新冠肺炎5个病期各有最佳治疗方
@天天戴口罩的人:一组训练操让每次「呼吸」都顺畅
为什么呼吁康复者捐血浆?一文为你揭开「血浆疗法」的面纱
婚礼延了他却走了……我们用独家镜头记录同事眼中的彭银华医生
封城30天|15239位武汉读者,你们还好吗?
独家曝光朋友圈,护士深情撰文悼念:小彭医生,很荣幸护理你!
时评 | 科学素养是最有效的抗体
把7件事顺序搞错了,感染病毒的风险也就高了
古人怎么战胜瘟疫的?从古至今5个朝代各有经验
时评 | 阻断谣言也是全民战
生命熄灭那一刻寂静又凄美:四分钟「人体内旅行」,向死而生
时评 | 抗疫情,容不得一丝侥幸
疫情期间的囤菜指南,这样做帮食材延长保鲜期
时评丨感恩医者,不能只在当下
日本一项口罩测试:这样戴,外部细菌泄露率100%
专访北京第一例非典收治专家刘又宁:病毒传染力何时能减弱?
病毒是如何悄悄传播的?病毒学家详解8种途径
生产一个口罩仅需0.5秒,为何口罩还不够用?
句句有用!老人防疫的7条专属提醒,转给爸妈
比病毒更有传染性的,是这些在朋友圈热传的9个谣言
首度曝光!新冠病毒「高清彩照」,一组图看清显微镜下的真面目
推荐!一位84岁院士的纪录片:敢医敢言钟南山
漫画战疫 | 这场战疫,你从来都不孤独
这8个真实的故事,致敬战疫中的爱情
两千多年历史告诉你:面对传染病,人类为什么选择「隔离」?
H5 | 听,野生动物的悲歌
【疫问医答】我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家里口罩荒了,这3种省法帮你再坚持一下
找到新冠病毒克星为何这么难?专家告诉你背后真相
这份居家消毒指南,把你的消毒困惑一次说清了
《成语解疫》:9组词帮你给肺炎防护划重点
免疫系统如何帮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这4件事
【疫问医答】为什么病毒易对心脑血管差的人下手?
漫画战疫|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
为什么要建「方舱医院」?一文读懂它在抗疫救治中的重要性
张文宏教授讲传染病:一节18分钟的硬核公开课
求求你,我不会传染病毒,请别抛弃我
【疫问医答】中央空调会不会导致疫情扩散?
BBC纪录片揭秘:对人类来说,最致命的病毒存在于哪里?
19名院士学者联名呼吁:立法禁食野生动物!敬畏自然才是珍爱生命
【疫问医答】我家小区/附近有确诊或疑似病例,该怎样保护自己?
洗热水澡能不能抗病毒?感染科专家告诉你真相
营养专家10个「居家饮食处方」,教你科学吃出抵抗力
【疫问医答】手机、超市物品、扶手……可能间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
【疫问医答】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怕冷or怕热?
致敬!疫情一线拍下的这12组图,每张都让人泪目
卫健委:病毒传播力似乎有所增强,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疫问医答】宅在家的我们,怎样做好居家消毒?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