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扩张、抗兴奋、镇痛,5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您要知道
偏头痛是一种由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的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可合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好发于20-50岁的人群,以女性最为多见,男性与女性之比约1:3。偏头痛是一种致残性疾病,除疾病本身的伤害外,还可诱发焦虑和抑郁,甚至可造成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和认知功能障碍。

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作头痛的程度较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往往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偏头痛的药物治疗可分为头痛发作期的治疗和发作间期的预防性治疗两个阶段。发作期治疗的目的是终止头痛发作或减轻头痛发作时的头痛程度,缓解头痛期的伴发症状,常用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阿片类镇痛药,如可待因、吗啡、哌替啶等;麦角衍生物,如酒石酸麦角胺、双氢麦角胺等;曲普坦类药物,如舒马曲坦、利扎曲坦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其他,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昂丹司琼;地西泮、氯硝西泮;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氯丙嗪等。

此外,偏头痛的药物预防性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减少失能,增加急性发作治疗的疗效,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介绍5种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有效药物: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也适用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等,同时这类药物在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方面效果明确,证据充足的是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阿替洛尔可能有效,主要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功能,调节血小板聚集能力,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阻止血管扩张,稳定细胞膜,增加组织供氧来预防偏头痛,但是往往需要较大的剂量,如普萘洛尔的推荐剂量为40-240mg/日,美托洛尔的推荐剂量为50-200mg/日,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达到有效治疗量。抗癫痫药:托吡酯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药,属于γ-氨基丁酸受体增强剂,适用于癫痫的单纯部分性、复杂部分性和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同时它还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药物,证据比较充分,其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有抑制神经元过度兴奋、调节三叉神经血管信号、减少中枢敏感性,减少皮质扩散性抑制、调节疼痛通路等,对发作性和慢性偏头痛有效,推荐剂量为25-100mg/日,宜从小剂量开始,一日15-25mg,睡前服用,以后酌情逐渐增加剂量,达到一日100mg时,宜分次服用。维生素:维生素B2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主要适用于防治口角炎、舌炎、唇干裂、阴囊炎、结膜炎、角膜血管化、脂溢性皮炎等维生素B2缺乏症,大剂量的维生素B2对还对偏头痛有效,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其机制可能是大剂量的维生素B2可促进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推荐剂量为400mg/日,宜从小剂量起始,逐步增加至最佳有效剂量。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属于选择性非特异性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与大多数钙拮抗剂不同,氟桂利嗪化学结构中含有一个氟原子,具有较强的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阻止过量的钙离子通过钙通道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钙离子总量减少,从而抑制脑血管痉挛,扩张脑小动脉,改善脑微循环,并可增加耳蜗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循环,适用于有先兆或无先兆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用药后可明显减轻头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频率。推荐剂量为每日5-10mg,疗程为2-6个月。抗抑郁药:文拉法辛是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属于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通过选择性地阻断5-羟色胺转运体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再摄取,增加中枢神经元突触间隙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增强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效应,发挥抗抑郁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对于抑郁症患者的焦虑症状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伴有焦虑的抑郁症患者。此外,文拉法辛不仅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而且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还可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肯定,治愈率高。文拉法辛预防偏头痛的有效性已获得证实,另外最新研究发现,主要作用机制为阻断感觉神经元离子通道,尤其适用于合并有紧张型头痛或抑郁状态的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10mg/日,逐渐增加至维持剂量25-150mg/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