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也是头皮糠疹的易感人群么?
审稿专家 曾雪 副主任医师
广安门医院 皮肤科
擅长 银屑病 慢性荨麻疹 白癜风 痤疮 带状疱疹 黄褐斑等慢性皮肤疾病。
大家或许对头皮糠疹这个词感到陌生。但是,如果换成头皮屑大家就非常熟悉。那么,头皮糠疹和头皮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头皮糠疹与头皮屑
事实上,头皮屑是一种正常的头皮代谢的现象,产生的数目也相对较少;而头皮糠疹则是一种头皮疾病,表现为过度增多的头皮屑,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刺痛。此外,头皮糠疹还存在头皮的炎症改变,会导致头皮角质形成细胞间黏合紊乱,产生头皮屑。这种脱屑可以是周期性的、反复性或持续性的。因此,头皮糠疹被认为是一种亚临床炎症性头皮疾病,头皮屑只是头皮糠疹的一种临床表现。
头皮屑作为一种常见的头皮现象,相较于其他疑难杂症相比,头皮屑过多的问题似乎显得不值一提。但据调查显示,有57%的头皮屑过多人群对头屑问题态度敏感,40%的人群因此缺乏自信;与此同时,70%的受访者对头皮屑过多的人怀有抵触,甚至有6%的人会因此避免与他们近距离地接触。
头皮糠疹产生的原因
虽然目前对于头皮糠疹的具体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是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头皮屑的出现与以下原因密切相关:头皮微生态失衡、皮脂分泌异常、头皮屏障功能受损、个体基因因素等等。具体如下:
1.头皮微生态失衡:人类头皮上分布着多种微生物,其中最主要的真菌菌属是马拉色菌菌属。马拉色菌的过量繁殖是头屑过量产生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寄居在头皮屑患者头皮上的马拉色菌大约是正常人的1.5-2.0倍,去除马拉色菌可以有效改善头皮状况。
2.皮脂分泌异常:正常情况下皮脂乳化形成皮脂膜保护头皮健康,但是当各种原因导致皮脂分泌过于旺盛时,则会为微生物的定殖提供营养;并且外界粉尘、紫外线等环境因素会进一步刺激头皮产生更多的头皮脂质,造成恶性循环。
3.头皮屏障功能受损:头皮屏障不仅保护头皮免受微生物及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的伤害,而且可以防止头皮水分流失。头皮屏障受损会加重头皮炎症、诱发头皮微生态失衡,从而导致脱屑的发生。
4.个体基因因素:人体存在可以控制头皮屑产生的基因。基因的差异造成了有些人天生容易患头皮糠疹。
图1. A正常头皮,B 在头皮屑影响下的头皮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头皮微生态、皮脂分泌与头皮屏障功能是相互影响的。人体的各种生理状态,如饮食、压力、激素水平等可以影响头皮皮脂分泌,皮脂又会为头皮微生物,尤其是马拉色菌,提供营养,从而影响头皮微生物定殖的环境。当皮脂分泌过多时,头皮上的马拉色菌可以通过化学分解过程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进而促进炎症发展、导致头皮角质异常,并且加速头皮屑产生;头皮屏障改变则会直接影响马拉色菌等微生物的定殖数目。
小心,你属于易感人群么?
由上述不难发现,可能造成头皮微生态失衡、皮脂分泌异常或者损伤头皮屏障的外在/内在因素都是发生头皮糠疹的危险因素。总结来说以下几类人群患头皮糠疹的概率较大:
1. 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农民伯伯等需要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
2.演员、模特等需要不断变化发型,经常使用化妆品、洗发水、发胶等特殊职业人群。
3.考生、老师、程序员、金融行业从事者等脑力工作者,长期面临压力的人群。
其他,比如生活作息紊乱者、网红吃播从事者等饮食不健康的人群。
头皮糠疹的防治方法
首先要避免可能刺激头皮的各种因素。比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避免长时间接受紫外线照射,避免大量食用辛辣刺激以及肥甘厚腻食物,避免反复烫染及损伤头皮的行为,避免熬夜以及嗜食含咖啡因饮品等等。如果罹患了头皮糠疹,则需要规范使用去屑制剂。去屑制剂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以下3种类型:角质层剥脱剂、抗微生物制剂和细胞生长抑制剂。
表1.治疗头皮糠疹的药物分类
值得一提的是,现有研究表明,马拉色菌是头皮糠疹的关键致病因素,针对性地抑制或者去除过度繁殖的马拉色菌,可以改善头皮微环境,减少头皮屑的产生。酮康唑作为A类广谱抗菌药,具有抗真菌活性强的特点,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合成,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使得马拉色菌无法形成正常的细胞膜,最终使其失去活性,发挥抗菌作用。目前市面上还有酮康唑洗剂这种专有剂型,使用更便捷。
最后,无论你是否存在头皮屑的困扰,都不应忽视头皮健康,要学会如何正确护理头皮。一旦出现头屑过多的情况,则更需要规范使用去屑制剂,防治头皮屑的同时,让头皮更清爽!
参考文献:
[1] Rudramurthy S M , Honnavar P , Dogra S , et al. Association of Malassezia species with dandruff.[J].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2014, 139(3):431-437.
[2] Harding C R . The stratum corneu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health and disease[J]. Dermatologic Therapy, 2004, 17.
[3]王丽,周起,朱雅新,林学镁,赵文忠,董志扬.头皮微生物多样性与去头屑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9,46(10):2772-2780.
[4]訾玉沙,汤小芹,陈明华.头皮屑的发生机制及去屑方法的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20,47(17):97-99.
[5]冉玉平.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8(10):639-640.
[6]冉玉平,杨如学,熊琳.糠秕马拉色菌经酮康唑洗剂(采乐)处理后的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03):164-165.
[7]刘千汇,赵方舒,彭佳铭,金玥,李冰倩,纪鑫华,毕建云.头皮糠疹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研究现状[J].山东化工,2018,47(1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