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中成药怎么失效了?可能是存药方法出了问题!避开这5个存药误区
本文支持专家:
刘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药学部主任
王建平,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药师
中成药的组方大部分来自于老祖宗反复实践的千年古方,但是如果贮存不当,很容易引起中成药的变质,不仅药效会贬值,还可能发生安全性的问题。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近七成的大众对中成药贮存的意识淡薄,甚至还存在认知误区[1]。鉴于此,中国中药协会携手上海和黄药业开展了 用好中成药,贮存很重要的公益科普项目,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中成药,让我们祖先留下的瑰宝可以发挥更大的疗效。
中成药贮存的5个误区
1、中成药越存,效果越好?
中成药的成分大多取自天然,比如家中一些常备的中成药,其中会含有山楂、陈皮、山药和麦芽,使得它非常容易受到氧化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影响。我们都知道食物都有保质期,要趁新鲜尽快食用的道理,同样,中成药也有保质期即有效期,在有效期内使用是让药效发挥最大效力的第一准则。
2、药物随便放,放在抽屉里取用最方便?
药物贮存需要防潮和避光,尤其是在黄梅天或者三伏天,在这样高温高湿的环境里,药物如果放在抽屉里没有任何防护,极易发生变质,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贮藏条件加以保管。建议要把药放在密封性较好的小药箱内,如果长期不用,可以做真空处理。
3、冰箱当做保险箱,所有药品都往里装?
中成药成分比较复杂,对贮存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温度过高会引起药品的某些成分变化,如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挥发性成分会加快挥发导致影响药效;含脂肪油成分的药物容易泛油或酸败;片剂易裂片或变色;糖衣片易熔化黏连等。而温度过低,含乙醇制剂、糖浆剂等易产生沉淀、析出结晶。所以中成药应按其特性选择合适的贮存条件,常温贮存一般指10℃~30℃的环境,阴凉贮存一般不超过20℃。
4、有效期两三年,开封之后慢慢吃?
很多囤药族认为,中成药的有效期2-3年,这次吃不完无所谓,可以备用留到以后再服用。
其实,药品的有效期是指包装完整的药品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证质量的期限。中成药一旦启封,更要关注贮存条件。建议开封后的药物放置在密封、干燥及阴凉的地方,要随时注意检查它们的性状,一旦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即使在有效期内,也要停止使用。
5、药粘连了没关系,凑合着还能吃?
药物粘连代表药物性状发生了改变,很可能就是质量发生变异了,建议咨询医生、药师,如果变质就不能再服用了。其他可能是变质的现象还有颗粒结块、色泽变化、药片爆裂、气味改变、膏体融化等。
辟谣5大常见贮存误区,图文结合一读就懂!


















参考资料:
[1]调研数据来源于《中成药,你真的用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