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怎么回事?什么药能治?安眠药能长期吃吗?有什么后果?
偏头痛是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反复发作的仅影响一侧头的严重头痛,该症状是由于大脑和头皮血管的改变引起的。
偏头痛的根本原因不确定,但是症状可能由风吹、强体力活动、某些食物和药物及激动、紧张或者打击等情绪因素引起,偏头痛的家族史也可以增加个体发生偏头痛的风险。

偏头痛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出现前通常会有头晕或手臂麻木和刺痛感等预警信号,偶尔可能会出现言语障碍或功能障碍。只有当血液里的化学物质影响大脑和头皮血管时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在偏头痛发作的第一阶段,大脑周围的血管收缩,引起预警信号。在偏头痛发作的第二阶段,头皮的血管扩张,引起严重的头痛。

偏头痛可以用药物治疗吗?偏头痛用药有效果!
很多患者以为偏头痛无法治疗,其实使用药物可减轻偏头痛的症状或预防其再发。不同药物使用方法不同,但是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愈偏头痛。
然而,偏头痛的易感性可以自发地消失,而且如果规律服药的话,你的医生可能会建议你服用数月后停药观察。大多数人,服用温和的止痛药即可缓解偏头痛,例如扑热息痛、非甾体抗炎药或更强效的镇痛药。

如果偏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口服片剂可能无法被胃肠道充分吸收,用水将药物溶开或与止吐药一起服用可增加吸收效率。
用来减轻症状的药物有些可以通过注射、吸入、喷鼻或者栓剂方式给药。应避免使用含有咖啡因的药物,因为过量使用或停用可能会导致头痛。
如果止痛药没有效果,可以使用5﹣羟色胺激动剂,例如舒马曲坦。麦角胺现在很少使用。

压力大会出现偏头痛,学会为自己减压更重要!
对于个人来说,应知道和尽量避免引起偏头痛发作的因素。如果压力是诱发偏头痛发作的因素时,通常不使用抗焦虑药物,因为其会产生潜在的依赖性。
如果发作多于每月1次,并且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可能需要每日服用预防偏头痛的药物。预防偏头痛的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例如美托洛尔或普蔡洛尔,和苯噻啶(一种抗组胺药和5﹣羟色胺阻断剂)。已用来治疗偏头痛的其他药物包括阿米替林(一种抗抑郁药)、维拉帕米和赛庚啶。

服用药物能治疗偏头痛,那药物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当大脑周围血管收缩时,开始出现偏头痛的症状,进而产生典型的偏头痛预警信号。人们认为大脑血管收缩是由于食物中或机体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所致。神经递质5﹣羟色胺可引起大脑的大血管收缩。苯噻啶和普蔡洛尔可阻止化学物质对血管的作用,从而预防偏头痛发作。
当头皮和眼睛周围的血管扩张时,偏头痛发作进入下一阶段。化学递质前列腺素的释放可产生疼痛,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可通过阻断前列腺素的产生来缓解这种疼痛。也有镇痛药可直接作用于大脑,改变痛知觉。麦角胺和5﹣羟色胺激动剂可通过收缩头皮上扩张的血管来减轻疼痛。

预防偏头痛的药物可阻断引起大脑周围血管收缩的化学物质的作用。在偏头痛发作期间服用麦角胺和5﹣羟色胺激动剂,可以使头皮扩张的血管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些药物通常做成片剂或胶囊的形式经口服用。舒马曲坦也可以经注射或鼻喷入法给药。麦角胺可以栓剂形式给药,或者片剂在舌下含服。
药物发挥作用后会对机体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不良反应,每种药物都有相应的不良反应。5-羟色胺激动剂可引起胸闷和嗜睡,麦角胺可引起嗜睡、皮肤刺痛感、抽筋、腿软和加重呕吐,苯噻啶可引起嗜睡和体重增加。

服用药物治疗偏头痛有风险,要提前了解特殊预防措施!
5﹣羟色胺激动剂通常不应该用于那些患有高血压、心绞痛或者冠心病的患者。麦角胺可以通过延长过度收缩破坏血管,因此对于循环功能差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过量使用麦角胺会导致成瘾性和许多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在任何时候,你都不应该服用多于医生建议的用药剂量。
除了被偏头痛折磨,估计很多人日常也会有失眠的情况出现。晚上一旦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白天的工作和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身体还会附带出现其他不适的症状。接下来我们聊聊失眠这个话题。

入睡困难或者失眠有很多原因。大多数人时常遭受失眠的困扰,通常是由于人们对自身疾病一时的担心或不安所致。持续的失眠可能是由于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所致,或者是由于身体疾病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所致。
对于偶尔一次的失眠来说,睡前洗个热水澡或者喝杯热牛奶是简单且常用的使人放松的最好治疗方式。安眠药只有在这些自助疗法失败,或因失眠而开始影响你的身体健康状况时才使用。
安眠药被用来重建睡眠习惯。服用安眠药要从最小的剂量开始使用,服用疗程不超过三周。尽量不要每晚都使用安眠药。失眠的长期治疗重点是要解决导致失眠出现的内在原因。

吃安眠药到底好不好?安眠药是如何影响机体呢?
大部分安眠药通过抑制大脑的功能而促进睡眠。安眠药通过减少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来干扰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化学活性。这将导致大脑活动的减弱,使人更容易入睡,但是睡眠的性质会受到药物的影响。
安眠药服用后会迅速使人产生睡意和反应变得迟钝。但是往往服用这些药物后可以导致类似喝醉的表现,甚至出现言语表达不清的情况。大部分人发现他们常常在服药后1个小时内睡着。
许多人发现吃安眠药时睡眠的质量没有正常睡眠好,这是因为安眠药诱导的睡眠和正常睡眠模式不同,大脑活动被抑制的结果。

梦眠和非梦眠是一个人晚间睡眠达到良好状态所必需的过程。服用安眠药能够抑制梦眠,服用安眠药后第二天容易受到各种宿醉效应的影响。有些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产生微小的不良反应,例如白天困倦、头晕和站立不稳,这些不良反应会影响驾驶和操作机器的能力。老年人可能会感到混沌不清,对他们来说,选择一种合适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长期服用安眠药有风险,要避免产生依赖性!
安眠药往往多吃几天就效果减弱,不少人此时会有增加剂量的冲动。大部分安眠药在规律服用几周后可以产生心理和躯体依赖,尤其是在大于常规剂量服用时。

长期服用安眠药一旦突然停用,容易出现焦虑、癫痫发作和幻觉等后果。同时梦眠的时间会延长,从而出现噩梦和栩栩如生的梦等问题。失眠是很容易复发的,一旦再次出现失眠就会非常渴望服用安眠药来让自己尽快入睡。
如果长时间使用安眠药后想要停药,需要尽快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停药,预防出现戒断症状。
药物依赖指的是一个人依赖于持续使用某一具有滥用可能的成瘾物质,包括心理和躯体依赖两种形式。
心理依赖是渴望使用某种药物的情绪状态,这种药物使用后会对精神产生预期的影响,不使用时却会产生不适感。躯体依赖通常与心理依赖相伴存在,包含对某种药物或酒精的生理适应,当禁止使用这些药物会出现多种躯体障碍(戒断症状)。

安眠药种类有哪些?哪种安眠药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呢?
苯二氮䓬类是最常用的一类安眠药,因为它们的不良反应较少,并且在过量使用时相对安全。它们也用来治疗焦虑。
巴比妥类是现在很少使用的药物种类,因为过量使用有药物滥用、依赖和中毒的风险。还有宿醉的风险。三氯乙醛衍生物此类药物可有效地促进睡眠,但是现在很少使用。
其他非苯二氮䓬类安眠药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唑吡坦和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作用方式相似。此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并且有戒断症状的相关报道。

抗组胺药被广泛用于治疗过敏症状,同时此类药物也会引起嗜睡。有时候也用来助眠。有些抗抑郁药在治疗潜在的抑郁症状的同时,可有效地帮助抑郁症患者促进睡眠。
最后,我们来看看药物对睡眠模式的影响。正常睡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浅睡眠、深度睡眠和梦眠。每种类型睡眠时间所占的比例随着年龄改变,也可以被安眠药改变。睡眠模式的显著改变也发生在规律且长时间服用安眠药后突然停药的最初几日。

正常睡眠年轻人大部分睡眠时间在浅睡眠,而梦眠和深睡眠的比例大致相等。
药物诱导的睡眠梦眠和深睡眠时间更短,浅睡眠时间相对更长。
停药后的睡眠长时间规使用安眠药后停药,梦眠时间显著增加,而且会做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