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风热感冒”的首选药——小儿感冒宁颗粒—糖浆—合剂
为什么说它是儿童风热感冒的首选药呢?
1. 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易从阳化热。即使是感受了寒邪,也容易迅速化热。该药组方正好以疏风解表、清热药为主。
2. 小儿脾常不足,指的是小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由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大,因此容易受到饮食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问题。加之现代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十之八九的患儿伴有饮食积滞。而外感疾病夹有积食,更容易化热。方中加入焦三仙,祛食积,消内火,有利于退热。即使是不伴有积食的孩子,生病时也往往胃口不好,而焦三仙健脾开胃,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3. 小儿稚阴稚阳,用药不可攻伐太过。方中以银花、连翘为君药,辛凉清透,又少佐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且疏风解表药与清热解毒药相配,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全方凉温并用,无大辛大热、大苦大寒之品,不会伤阳气、劫阴液,也不会损伤脾胃之气。同时焦三仙也具有扶正祛邪之功效。
4.《温病条辨·治病法论》讲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就是说,上焦的部位最高,接近于表,所以凡属上焦的病变,适宜于如羽毛那样轻清上浮之剂来治疗。同时服药方法也应注意:服药量要轻,量少质轻则宣达,量多质重则药过病所。小儿感冒宁颗粒一包2.5克,量少质轻,非常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温病治疗原则。糖浆、合剂,易黏腻碍胃,因此所有剂型中,应首选颗粒剂!
综上所述,全方攻伐而不过,辛凉解表而不苦寒碍胃,又充分考虑到现代小儿外感易化热的特点,及小儿易积食的特点,因此非常适用于小儿外感风热之症的首选用药。
【方源】
由清·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去竹叶、淡豆豉、生甘草,加黄芩、栀子、杏仁、前胡、白芷和焦三仙(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而来。
【处方与剂量】
薄荷80mg 荆芥穗67mg 苦杏仁80mg 牛蒡子80mg 黄芩80mg 桔梗67mg 前胡80mg 白芷27mg 栀子(炒)40mg 焦山楂27mg 六神曲(焦)27mg 焦麦芽27mg 芦根0.12g 金银花0.12g 连翘80mg(每毫升含药量)
【方解】
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表,为君药。荆芥穗、薄荷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清利头目;前胡疏风清热、下气化痰;白芷外解肌表之邪,又祛风通窍止痛;牛蒡子、桔梗宣肺祛痰、清利咽喉;苦杏仁宣肺止咳、降气润肠,为臣药。黄芩、栀子性寒泻火、清泄里热;焦山楂、神曲、麦芽消积化滞、调和脾胃;芦根甘凉清利、生津止渴,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疏散风热、清肺止咳之功。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清热止咳。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汗出不爽、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临床应用】
感冒因外感风热,邪犯肺卫,卫表失和,肺失清肃,气机不利,痰阻气道所致。症见发热、汗出不爽、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个人用药经验】
该药非常适合平时易积食的患儿,这类患儿由于体内有郁热,更容易着凉,也更容易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塞、流涕、扁桃体肿大,有的家长总描述说自己的孩子一感冒就上嗓子,就是这种情况!这个药可以很好的清热消积食,使用得当可以快速消除症状。而且药性相对平和,不会苦寒碍胃。这种情况,如果使用了寒性较重的药物,如抗生素、单纯清热解毒的中成药,虽然短时间内也可以改善症状,但容易造成余邪未清,导致扁桃体肿大反复发作,甚至是腺样体肥大,后面治疗起来也会比较麻烦!
鼻塞、粘稠鼻涕——热偏重,直接用小儿感冒宁颗粒;
鼻塞、水样鼻涕——寒偏重,用小儿感冒宁颗粒(预防风寒化热),配合等量感冒清热颗粒。
其他治疗积食儿童感冒的中成药还有: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午时茶,不过侧重点各有不同!
【用法与用量】
口服。
颗粒剂:开水冲服,初生儿至一岁,一次1袋;二至三岁,一次1~2袋;四至六岁,一次2~3袋;七至十二岁,一次3~4袋,一日3~4次,或遵医嘱。
口服液:初生儿至1岁,一次5ml;2~3岁,一次5~10ml;4~6岁,一次10~15ml;7~12岁,一次15~20ml;一日3~4次;或遵医嘱。
这个药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不过很多时候一个好药,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商品,因此很多医院都不开这个药,导致这个药的使用率很低。愿人人懂点医,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参考资料
《新编国家中成药(第3版)》宋民宪 杨明
好文章要记得分享,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