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小儿推拿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最详细图解!

小儿推拿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最详细图解!

admin10个月前 (12-11)皮肤科22

现在小孩子病了咳嗽感冒最常见,一病就是去医院打吊针、吃药,其实,中医有种办法不需要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它就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的方法。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感冒、咳嗽、腹泻、遗尿、便秘等疾病。

虽然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但是易学易懂,如果自己家里有一份指导,就可以照着做。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最常见的小儿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两种推拿手法图解。

一、风寒感冒

一、主要症状是: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肢体疼痛,鼻塞流涕,鼻涕是清水,咳嗽,喉痒,口不渴,咽不红,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病因: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其起因通常因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发生比较多。

三、临床表现:

1.后脑强痛。即头后部疼痛,连带颈部转动不灵活。

2.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

3.流清涕。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舌无苔或薄白苔,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四、推拿手法图解:

1.开天门

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交替自印堂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线,称推攒竹或称开天门。(若自眉心推至囟门,约30~50次,称为大开天门。)

功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外感内伤。

2.推坎宫

位置: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分推24次。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3.运太阳

位置: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便是太阳穴。

操作:用两大拇指推运24次。

功用: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揉运太阳能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4.揉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50-60次。

功用:祛风解表,镇惊安神。

5.平肝清肺

位置:肝穴位于食指指纹面,肺穴位于无名指指纹面。

操作:两穴同推,由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

功用:清热解表宣肺。

6.掐揉两扇门

位置:一手有二穴,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两旁。

操作:用拇指和食指掐揉30-50次。

功用:祛风解表,镇惊安神。

7.揉外劳宫

位置:位于手背侧,第2、第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操作:用大拇指揉50次。

功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

8.揉一窝风

位置: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中。

操作:用大拇指揉一窝风50次。

功用:发散风寒,宣通表里。

二、风热感冒

一、主要症状:发热重,恶寒轻,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啶,咳嗽,痰稠色白,咽红,口渴干,舌质红,苔白薄或薄黄,脉浮数,大便干涩。

二、病因:热感冒系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致卫表不和,肺失清肃所致。

三、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1)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2)流浓涕,通常黄色。

(3)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

(4)便秘。

(5)身热、口渴、心烦。

(6)脉像通常为数脉或洪脉,就是脉搏比正常为快。

2.小儿风热感冒症状

小儿主要表现为发烧重,但怕冷怕风不明显,鼻子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黏稠黄痰,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咽干或痛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

四、诊断:风热外感,多发生于春季、夏季。春季多风,气候转温,故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致病;夏季室外闷热,室内又较为凉爽,室内室外温度不定,也易患病。风热感冒系风热之邪侵袭肺卫,致卫表不和,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证候。

1.主症:

(1)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少汗,头痛身楚;

(2)鼻塞,流黄浊涕,咳嗽,咽红干痛。

2.次症:微汗,口干渴,咳痰黄稠。

3.舌脉象: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具备主症(1)及次证,或主症(2)及次症,并见典型舌脉象者,即可诊断为风热感冒。

五、推拿手法图解:

开天门

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交替自印堂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线,称推攒竹或称开天门。(若自眉心推至囟门,约30~50次,称为大开天门。)

功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外感内伤。

2.推坎宫

位置: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分推24次。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3.运太阳

位置: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便是太阳穴。

操作:用两大拇指推运24次。

功用: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揉运太阳能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4.揉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50-60次。

功用:祛风解表,镇惊安神。

5.平肝清肺

位置:肝穴位于食指指纹面,肺穴位于无名指指纹面。

操作:两穴同推,由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

功用:清热解表宣肺。

6.掐揉两扇门

位置:一手有二穴,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两旁。

操作:用拇指和食指掐揉30-50次。

功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7.清天河水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食指中指并拢直推300-500次。

功用: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润燥结。

8.下推天柱骨

位置:位于颈后发际线正中上一寸到大椎成一直线。

操作: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30-50次。

功用:降逆止呕,清热解表。

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有什么区别?

风寒感冒,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比如冬季、深秋和初春,是感受寒邪引起的疾病。风寒感冒的症状表现为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脉浮紧。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辛温解表,常用的中成药有小儿至宝丸等。

风热感冒,多发生于气候温暖季节,如春季、初夏和初秋等,是感受风热邪气引起的疾病。风热感冒的症状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咽喉肿痛、舌红、脉数(即脉搏跳动较快)。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辛凉解表,常用的中成药有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口服液)等。

这两种比较直观的对比如下:

1、汗:无汗是风寒,有汗是风热。

风寒感冒即无汗的感冒:发热(高烧)、头痛、骨节酸痛、浑身疼痛。

风热感冒即有汗的感冒:发热(温度不会很高)、汗出、恶风、恶寒。

2、痰:清稀——风寒,稠浊——风热。清稀的一般是风寒,稠浊的一般是风热。

3、鼻涕:清涕——风寒,黄涕——风热。

4、起因:劳累——风寒,便秘——风热。

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

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秘,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然后出现感冒症状,这就是风热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热邪,首先犯肺)。

【咨询热线】

0713-8118269

0713-8118268

13635893050

【医院地址】

湖北省黄冈市西湖二路与沿江大道交汇处

Hello,伙伴们

更多康复资讯关注我们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20401

“小儿推拿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最详细图解!” 的相关文章

脂溢性脱发有哪些症状

脂溢性脱发有哪些症状

脂溢性脱发以往称早秃。其病与遗传,雄性素,皮脂溢出相关。临床表现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导致头皮油腻潮湿,加上尘埃与皮屑混杂,几天不洗头就很脏,并散发臭味,尤其在气温高时更是如此。有时还伴有...

世界男性健康日:医生教你三招拯救脱发

世界男性健康日:医生教你三招拯救脱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男性遭受脱发问题困扰,脱发不仅影响人的颜值,同时还警示着不健康的头皮环境。10月28日的世界男性健康日,本期《1分钟养生课》邀请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纪超,...

「脱发」等级对照表,你到几级了?还有救吗?

「脱发」等级对照表,你到几级了?还有救吗?

咱们成年人的压力,都是从「头」开始。 涨薪速度跟不上房价涨幅,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的脱发大军也日渐庞大。 据调查,目...

8个导致脱发的梳头方法,第一个就很多人做xooo

8个导致脱发的梳头方法,第一个就很多人做xooo

欲发不脱,梳头千遍。梳头不仅可以养气活血,还能促进秀发健康生长。然而,如果梳头的方法不对,反而会伤害头发,导致头发干燥、打结、没光泽,甚至还会脱发。梳头常见误区一梳到底这是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把头发从上...

产后大把脱发?产科医生说对付产后脱发这招最管用

产后大把脱发?产科医生说对付产后脱发这招最管用

兰膏新沐云鬓滑,宝钗斜坠青丝发一头浓密丰盈的秀发从古至今都是美丽和健康的象征。然而,产后脱发却困扰着很多年轻的妈妈们。产后脱发是正常现象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生完孩子头发掉这么多,还能恢复吗...

看了这则消息,你或许能幸运逃离“脱发大军”

看了这则消息,你或许能幸运逃离“脱发大军”

近年来,受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的影响,脱发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痛。据2015年公布的《中国脱发人群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两亿人患有脱发,其中男性脱发人数约为1.3亿,且发病率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