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一考:这些中药名称,你读对几个?
在繁多的中药品种里,有些中药由于用字比较特殊或者是包含生僻字和多音字,经常容易被人读错,甚至是学中医药的朋友,也经常会读错一些中药名称。今天,药师总结了一些容易读错的中药名称,大家一起来看看,自己读对没?
川芎:芎,读xiōng(兄),不读xióng(雄)或qióng(穷)。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3~10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苍术:术,读zhú(竹),不读shù(树)。白术、莪(é)术、祁术等中药材名字中的术字也读作读zhú。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用法与用量】3~9g。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出血者禁服,气虚多汗者慎服。
紫菀:菀,读wǎn(宛),不读yuàn(怨)。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法与用量】5~10g。
【使用注意】阴虚干咳者慎服。
重楼:重,读chóng(虫),不读zhòng(众)。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
【用法与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体虚或无实火热毒者、阴证疮疡均忌用。
牛蒡子:蒡,读bàng(磅),不读páng(旁)。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6~12g。
【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忌用。
菝(bá)葜:葜,读qiā(掐),不读qì(气)。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涩,平。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用于小便淋浊,带下量多,风湿痹痛,疔疮痈肿。
【用法与用量】10~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酢浆草 :酢读cù(醋),不读zhà(炸)。酢字在表示客人向主人敬酒的意思时读作zuò(坐),如酬酢。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归肝、肺、膀胱经。
【功效与主治】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吐血,衄血,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疥癣,痔疮,麻疹,烫火伤,蛇虫咬伤。
【使用注意】阳虚质体质应忌食或少食。
楮实子:楮,读chǔ(楚),不读zhě(者)。
【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
【用法与用量】6~12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慎服。
檧木根:楤读sōng(松),不读cōng(匆)。
【性味归经】味辛,性平。归肺、肾、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利小便,散瘀血,消肿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胃痛,淋浊,血崩,跌打损伤,瘰疬,痈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60g;或浸酒。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阴虚久咳及咳血者禁服;脾胃虚弱者慎服脾胃虚弱者不宜用。无湿热毒邪者慎用。
菥蓂:菥,读xī(西);蓂,读mì(蜜),不读míng(冥)。
【性味与归经】辛,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肝明目,和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目赤肿痛,脘腹胀痛,胁痛,肠痈,水肿,带下,疮疖痈肿。
【用法与用量】9~15g。
【使用注意】孕妇和儿童禁止服用。
桔梗:桔,读jié (杰),不读 [ jú ] (橘)。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用法与用量】3~10g。
【使用注意】阴虚久咳及咳血者禁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上述这些中药的名称,你读对了几个?
(
END
)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注:本文药品仅供学习参考使用,不代表推荐立场,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廖永丽
编辑: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 古思思
喜欢就关注我吧,订阅更多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