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因感冒离世!今年过年,请备好这些中成药(五运六气篇)
大家好,我是米医生
上周我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努力创业的宝妈竟然因为感冒而去世了,实在令人惋惜!
她是一位80后二胎妈妈,每天坚持用视频的方式记录带二娃的日常,还坚持做直播。姐姐4岁多,妹妹23年11月出生,才几个月大。
她拖到周一晚上去医院,周二就发展为肺炎进了ICU,周三便离世了。病情发展太快了,两个年纪尚幼的孩子这么小就没有了妈妈。
此前,还有人新冠、感冒后,因为剧烈运动而去世的,所以作为医生,我希望大家除了好好工作以外,能多关注一下自己的身体,有问题要及时去看医生,这样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再发生了。
话说回来,再过几天就过年了。大家除了吃好喝好玩开心,因为今年春节期间气候变化比较复杂,还是很容易外感的,所以,今天我就结合《黄帝内经》关于五运六气的描述,来给大家推荐一些适合备的中成药。
甲辰年初之气:寒湿+温病
1月20日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甲辰年,甲辰年是岁运太土,土运太过,而且上半年司天之气是太阳寒水,下半年在泉之气是太阴湿土,所以整体的气候是偏寒湿的。
其次,春节这段时间是初之气期间(1月20日—3月19日),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少阳相火,根据《黄帝内经·素问》描述初之气为,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意思是,这个阶段人们很容易感受疫病,温病容易流行,它的症状表现为身热发热,头痛,呕吐,皮肤肿胀等等变化。
一、外感温病
风热感冒是感冒的初起阶段,如果出现发热,但温度不高;稍微有点口渴,但也没口渴到喜喝水的程度;鼻塞,鼻干或少量黄涕;咳嗽,无痰或少黄痰;咽喉微微疼痛;舌尖微红,舌苔薄黄或薄白。这时候可以吃桑菊感冒片。
如果出现发热,高烧;口渴想喝水;鼻塞,流黄浊鼻涕;咽干,咽喉肿痛;咳嗽,无痰或少量黄痰;舌尖红,舌苔黄,这就是温病有一点点入里化热了,但还是外感为主。这时候可以吃银翘解毒片。
二、外感风寒
风寒感冒也是感冒的初起阶段,如果有流清水鼻涕,舌头比正常舌颜色偏淡,舌苔薄白,嗓子不肿不痛,咳嗽,打喷嚏,那就可以选择荆防颗粒。
荆防颗粒,原方是荆防败毒散,由人参败毒散加减而成,去掉温补的人参,加入祛风邪的荆芥与御风邪的防风,对刚受了风寒有点感冒的症状是非常有效的,大人小孩都能吃。
温胆汤泡脚也是很好的选择。之前买了加味温胆汤的宝妈们,加味温胆的成分里是加了祛风湿的独活和解表散寒的羌活的,所以风寒感冒的话可直接用加味温胆泡脚发汗。如果买的是温胆汤,就泡脚时往里加藿香正气或花椒,加强散寒效果。
葛根汤颗粒,发热无汗,怕冷;头疼,脖子后背僵硬发紧,甚至浑身疼;口不渴;鼻塞,流清涕;咳嗽,咽喉痒。这种情况可以吃葛根汤颗粒。
三、风寒化热
如果风寒入里化热了,怕冷发热都明显,发热发烧,舌苔不厚,流黄鼻涕但是没有口臭,出汗不多,舌苔薄黄而干,可以使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主要针对小朋友外感风寒,感冒发烧,既有寒症又有热症的情况(即感冒的第二阶段),特别好用。光有热或者光有寒,都不适合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
四、寒湿感冒
寒湿感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型感冒,典型症状为上吐下泻,鼻塞,流清鼻涕,怕冷,头痛肌肉酸痛,咳嗽,白稀痰,舌苔白且厚腻,那就可以选择藿香正气口服液。
藿香正气口服液,其中藿香和紫苏解表散寒,对于风寒引起的感冒也是有效的。里面还有厚朴、大腹皮、陈皮等化湿的药,所以寒湿感冒效果很好。
而且口服液里是不含酒精的,大人孩子都能喝,如果外用,泡脚时往水里倒4支口服液,帮助发汗散寒气。(ps:加味温胆汤泡脚也能去寒湿)
五、积食感冒
积食感冒也是春天最常见的感冒,如何判断呢?
首先就是要考虑宝宝是不是吃多了积食,表现为舌苔厚腻,口臭,然后大便不正常,或腹泻,或便秘,或夹杂食物残渣,也臭不可闻。食欲也会大减,睡觉时翻来覆去不安稳。
如果判断为积食感冒,那就选择午时茶颗粒,或者保和丸。
午时茶颗粒,陈茶用来散表邪,解毒疫,健脾和胃,羌活、昂风、苏叶等6味药解表,苍术、厚朴、藿香等5味药化湿,还有山楂、神曲、麦芽消积食,适合积食并伴有外感风寒的症状。
保和丸,主要针对积食,如果宝宝积食比较严重,有上腹胀满甚至胀痛,打嗝、反酸等一系列症状,就吃保和丸。
总之,积食感冒的关键就是要把积食消了,所以日常生活里就要及时发现积食,把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我推荐妈妈们平时就可以直接给上埤壮壮,健脾和胃,祛湿消积,还疏肝,肝脾胃都好的孩子,春天也会长得更好。
以上这些中成药以及药食同源食材,今年春节可以常备,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用药就可以把感冒扼杀在摇篮里。
但是也要注意,如果自己用了两天还没有效果,可能是辨证不够准确,又或者精神状态都不好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最后,米医生再问你一个问题,这些药,你用过其中的哪几种吗?你家里备过吗?我们留言区见。
祝大家龙年大吉,阖家欢乐,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