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防流感,简单实用效果好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季为主。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流感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有时候可以高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中医识流感
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属瘟疫范畴。《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温疫论》谓之疫者感天地之疬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可见时行感冒不同于普通感冒,是由时邪病毒而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
中医认为,流感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人体外感疫疬之邪,是发病的外在因素。人体正气不足,是感邪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时行感冒其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素体元气虚弱,即感风邪疫毒。亦有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脾肺气虚,致表卫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邪疫毒而发病。亦有素体阳虚、阴虚或病后、产后调摄不慎,阴血亏损,复感外邪而发病。
中医养生,预防流感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季风寒之邪当令,天气寒冷干燥,应注意保暖并适时增减衣物。减少外出次数及到人员密集场所逗留时间;外出带口罩;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更衣。
(2)饮食有节。饮食清淡、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注意适当锻炼身体。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及通风,适当锻炼身体。
(4)精神内守。要做到心神安宁,情志舒畅,切忌悲忧伤感。恐则气下,惊者气乱。避免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易导致气机逆乱,或致气郁化热,产生毒热之邪,或致卫气亏虚,外邪乘虚而入。
中医中药预防流感方案
(1)方药:银花、紫苏、牛蒡子、玄参、升麻、蒲公英、芦根、甘草、苍术、黄芪。
适用人群:风热犯卫之感冒。
(2)方药:北沙参、苏叶、麦冬、荆芥。
适用人群:素体阴虚兼内热,易于外感者。
(3)方药:黄芪、苏叶、佩兰、白术、防风。
适用人群:脾虚湿盛,易于外感者。
温馨提示:以上方剂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加减,必要时需要遵医嘱。
(4)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可有效缓解流感期间的头痛、发热、恶寒等症状。如遇头痛症状,可选用头部刮痧或用按摩梳梳理头部,每次5-10分钟,以头皮发热,痛点缓解为度。如发热,可以加大椎、大杼刮痧。刮痧时按照由上往下的方向,每次5-10分钟,以出痧为度。
(5)沐足疗法
在时行感冒初期阶段,如感恶寒、头痛、鼻塞或稍觉发热时,即可选用沐足法,此方法可通阳解表,缓解不适症状。取艾叶、生姜,煮开10分钟,使水温降到(40-43℃)左右,沐足浸泡15分钟或泡至前额后背微微出汗,然后盖好衣被静卧休息。
注意事项:水温并非越热越好,请不要超过45℃,防烫伤。饥饿时、饱腹时均不宜沐足,药液应没过脚踝以上,沐足后可饮用适量温开水。
(6)艾灸疗法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灸法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医外治法之一。
关元穴:关元属任脉,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足三里: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能健脾化湿,生发胃气,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帮助。其定位在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功效:胃肠病证,虚劳诸证,保健要穴。
(7)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不需要医疗器械,根据中医经络、穴位及手法,有效保护儿童健康合促进生长发育,是自然、物理的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合恢复方式。
以上是我科常规开展的中医中药项目
康复医学科科室简介
全南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全南县唯一的设施设备最齐全的康复医学科,最初是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康复理疗科,2017年11月整合为康复医学科,是全南县唯一的人才结构。最完备,设施设备最齐全的康复医学科,填补了医院技术空白,目前设立有康复门诊部(门诊2楼中医馆)、康复住院部(住院大10楼)、康复治疗部。我院康复医学科以神经系统康复为主导,以传统康复、儿童康复、骨科康复为特色的康复专科,集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针灸、热敏灸、推拿、中药调养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临床科室。专业团队:科室现有人员31人,包括医师15人,其中中级职称6人;康复治疗师5人;护理人员12人,其中中级职称3人。各岗位人员配合密切,为患者提供最专业的康复治疗,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供稿:全南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编辑|贾环翠
编审|缪少君
监制|李文辉
更多精彩内容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