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效果有多慢?
关注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
导读:经常有人跟我说,中药见效慢,没有西药快。每当闻及此言,我都深感无奈。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的爆炸,让整个社会变得浮浮躁躁,急功近利。
关于中药效果的快慢问题,我有几点浅薄的认识。
首先,对于很多疾病,中药效果并不慢。
古人描述服药后取效的场景,如一剂知,二剂已——意思是服一剂药后病情减轻,服两剂药后病情停止,痊愈。
覆杯则愈——意思是刚喝完药,把喝药的杯子放下,病就好了,形容见效快。
虽然古人说话喜欢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但临床上类似的情况是存在的。很多感冒、发烧的患者,服中药后真的是一剂知,二剂已。
甚至时间很长的病,只要辨对证、用对药,效果立竿见影。
小编医术不济,但也有一些病例取得了这样快速的效果。
比如这个两个发热的小朋友,都是吃了一次中药就退烧了,而且第二天没再起烧。
比如下面这个长期失眠的患者,吃了1副中药之后犯困。
比如这位患者,月经2个月没来,吃了1副药第二天月经就来了。
比如这个厌食的小朋友,吃了2副药胃口大开。
比如这个长期疲乏无力的患者,吃完3副药之后觉得浑身轻快。
我本人都觉得太快了,这样的速效我也是很惊喜的。
类似的病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关于打仗,毛主席说过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关于中医治病,我觉得应该从临床中学习临床。
在临床过程中,不断的刷新了我对中医的认识,说实话,最初我也是不相信病了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病,用几副汤药就能治好,但是,现实一次次给我答案——可以做到。
中医最最最基础的功夫就是辨证论治。只要能辨对证,用对方,很多病可以解决,并做到在很短时间内取效。
【科 普】
辨证,就是通过望诊、问诊、闻诊(包括听诊)、切诊等手段判断、辨认患者所处的疾病状态是什么样的。
论治,就是在辨对证的基础上用对证的方子、药物。
说白了辨证是明确方向,论治是用力、发力。和物理学讲的一样,在正确的方向上用力,才能做功,才能做正功,用药才有疗效。
说多了,回正题。
其次,起效快慢是个相对的。
很多人老说中药见效慢,却忽视了西药慢的一方面。
比如高血压患者,吃片降压药,降至正常范围了,见效是挺快。第二天血压又高了,再吃一片,又降至正常了。如此反反复复,要吃一辈子降压药,你说西药快吗?
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之类的慢性病,按西医的治疗方法,是要求终身服药的,终身服药,算是治病吗,为什么没有人提出质疑?我们都习以为常了。
见效快慢与病情有关。有些棘手的慢性病,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要服用很久才见效,甚至不见效,比如癌症。
最后,有一些杂病,身体哪哪都难受,去看西医都不知道还看哪个科了,你说用西医治疗有多慢?吃一大推西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甚至越吃越坏,把这边压下去,那边又起来。西药的副作用是比中药常见的、严重的。
这种情况用中药可能一个周不见效,一个月才能好,要是急性子的话,肯定不能坚持服药。
关于中药的效果,我还有个感受——后劲大,就是指病好了之后不容易复发,作用持久。
比如上面这个容易感冒、不好好吃饭的小姑娘,这是我姐夫的亲外甥女,开始时她妈妈找我给她治嘴唇干,一到春天就嘴唇干,而且小姑娘脾气不好,我给她用的逍遥丸加减,调了两三次才好。过了一年,她妈妈给我发信息说经我调理后饭量长了,有抵抗力了……
这也说明人体的整体性,任何症状表现,只不过是身体整体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医的另一大特点——整体观念。
好了,扯这么多吧。
唉,你说吧,中药效果到底有多慢?
补充一句,我没有鼓吹中医,也没有排斥西医。医学的目的是给患者解决病痛,不管什么医学,只要能解决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医生就该拿来用,不能有门派之见。关于中药效果快慢的问题,我是以临床事实为依据的陈述。中华传统医学、西方现代医学各有优劣,医界应该去伪存精、取长补短,为国人的健康、长寿保驾护航。
推荐阅读:
---谢 观---
传播中医思维 共铸健康体魄
中医 知 行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