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这十几种中成药,一文总结,不用再担心选错了!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只有把它养好了,你吃的东西才能更好消化吸收,身体也才能更强壮!
不少朋友留言询问各种脾胃问题,如脾胃虚寒、脾虚湿热、心脾两虚等。有的人体质是比较复杂的,既有阳虚又有阴虚,一部分人还有气血亏虚的表现。

今天就为大家整理在一起了,手把手教你,找准原因,对症用药:
1、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一般是因为脾胃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引起,常表现出胃脘冷痛,喜温喜按,一吃凉的就容易腹痛、腹泻,舌淡苔白等症状。调理的关键在于温中散寒、健脾益气。
参考:
①附子理中丸:祛寒力量较强,适合脾胃虚寒症状较为严重,寒象明显的人群。
②香砂养胃丸:药性温和,适合脾胃虚寒伴有胃部气滞症状者,如寒湿阻滞所致的消化不良、胃痛等。

2、脾气虚
把脾胃比作是一台机器的话,那脾气就是推动这台机器运作的动力,如果脾气虚了,那脾胃就会无力运作,不能吸收、输送营养,无法正常运化水湿。
导致腹胀、大便不成形、胃口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水肿、舌头有齿状痕;容易腹胀或腹泻等症状。此时需益气健脾。
参考:
①四君子颗粒:专注于益气健脾,药性平和,适用于单纯脾气虚、症状较轻的人。
②六君子丸: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增加了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量小、气虚痰多者。
③参苓白术丸:适用于脾气虚导致的湿困脾土,需同时补气健脾与化湿。

3、肝气乘脾
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导致脾胃气机失调,常见症状包括郁闷易怒、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调理需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参考:
①柴胡疏肝丸:重在疏肝理气、消胀止痛,适用于肝气郁滞症状明显的人,如胸胁胀满疼痛的人更适合。
②疏肝和胃丸:疏肝同时和胃止痛,适用于肝气犯胃导致的胃脘疼痛、呃逆呕吐者。

4、心脾两虚
脾虚了,气血化生不足,导致心神失养,除脾气虚症状外,还伴有心血不足的症状,如脸色苍白、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头昏头晕等症状。这就要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了。
这时,可以参考:
①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睡眠问题及气血不足症状。

5、脾虚气陷
脾气不升,托举无力。导致腹部坠胀、久泻不止、中气不足、胃下垂、脱肛、女性子宫脱垂等症。调理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参考:
①补中益气丸:专治中气下陷,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
6、胃阴虚
胃阴受损,虚火内生,常见症状包括饥饿感但无食欲、口干咽燥、胃中有轻微烧灼感,舌红少苔或无苔的症状。调理需滋养胃阴,消除虚热。
参考:
①养胃舒颗粒:以滋阴养胃为主,适用于胃阴虚症状较为明显者。

7、胃中湿热
饮食不节,导致湿热内生,蕴结于胃。这一部分人往往表现出口苦口臭、牙龈红肿,舌红苔黄,胃热反酸,大便秘结等症,调理的重点就是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参考:
①清胃黄连丸:清热泻火解毒的力量较强,适用于胃火炽盛、热毒较重的患者。
8、其它情况
多数胃痛是由于瘀血停胃引起,表现为舌下青筋冒起,或舌质暗紫,有瘀点。这时,需要散瘀止血,缓解疼痛,一般可以考虑使用胃康灵。
如果吃了很油腻的食物导致胃胀、大便臭秽,还可使用 保和丸、健胃消食片或大山楂丸来消食化积。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建议大家收藏起来,养好脾胃,养好身体!
请注意,以上推荐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