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夏秋之交,脾胃病多发需注意

夏秋之交,脾胃病多发需注意

admin10个月前 (12-11)皮肤科16

夏秋之交,腹泻、消化不良人群日益增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夏秋之交脾胃虚弱

夏秋之交,湿热多雨是其主要的特点,余暑未消,正值中医里的长夏时节,长夏之季暑湿盛行,极易伤及人体阳气,加之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外泄较多,故而中寒导致脾胃虚弱。同时中医认为脾脏喜燥恶湿,湿热之邪更容易伤脾,外湿好犯脾,内湿易困脾,水湿困脾,脾失健运,又生内湿,终始循环。湿邪困脾,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临床则多表现为乏力、脘腹胀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稀溏,甚至腹泻。

为何该时期脾胃病多发

夏秋之交,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脾胃病的原因,多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不洁

夏秋之交,天气仍十分炎热,虽然冰箱、空调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如果用之无度,同样也会成为隐形的健康杀手。夏季食物保质期短,容易变质,很多人因为节俭,将隔夜饭菜放在冰箱中,或者不注意食物的保质期,殊不知冰箱内更易滋生细菌,各种食物间细菌也容易交叉传播,最后伤及脾胃得不偿失。

2

过食生冷

中医认为脾胃喜暖恶凉,寒凉食物耗伤脾胃阳气,造成水湿不能运化造成寒湿内生,造成腹痛腹泻等症。寒凉食物,不仅指雪糕、冰淇淋、冰镇饮料等食物,也包含一些性寒的食物,如西瓜、猕猴桃、生梨等。过量进食这些食物会损伤脾胃的阳气,若本身脾胃就虚寒,那就更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的问题。中医认为养生应顺应四时,夏季应热反寒,寒伤脾胃,极易致脾胃病的复发或加重。

此外,夏秋之交,虽然早晨、晚上逐渐转凉,但白天仍高温难耐,很多人喜欢久居空调房中,所谓的空调病也随之而来,尤其对于老年人、儿童及一些体质较弱的人群,长期处于一个冷热频繁切换的环境中,也易引起胃肠道不适。

3

饮食不知节制

夏季很多人喜欢吃大排档烧烤等,这些食物很多都是辛辣刺激,肥甘厚味。

若大量进食辛辣食物,会使胃黏膜呈充血、水肿状态,易引发胃炎。若本身就有脾胃疾病,再进食大量辛辣食物,会伤害食管和胃,结果就会让人产生胃灼热的感觉,使胃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也会对溃疡面产生刺激作用,造成胃肠炎的加重和发生。

而油炸食物热量高,多吃会使人发胖。油脂多很难消化,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导致血脂增高。若本身就患有脾胃疾病,再大量进食油炸食物,就会导致脾虚,进而出现反胃、腹泻等症。要避免此类病症的发生,除了要少吃油炸食物,日常烹调也要少放油。要进食油炸食物时,可用吸油纸吸一下,以减少油脂摄入。

4

情志内伤

中医认为忧思伤脾,心理问题被认为是许多疾病的诱因,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引起健康问题。夏秋之际,炎热依旧,工作生活节奏本来就快的都市生活加上炎热带来烦躁、汗流浃背,使得负面情绪滋生。典型的表现是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该病会在焦虑紧张的状态下诱发,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者便秘等,良好心境有利于缓解这类疾病。

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夏秋之交虽易引发较多脾胃疾病,但也是健脾养脾的好时节,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则生机可得,人体后天的生存均赖脾胃得以实现,而长夏为脾所主,所以脾的正常功能得以实现,就需要在长夏之季顾护脾胃,养脾摄生,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保持平和的情绪

忧思伤脾,过多无效的思考,忧虑的情绪都会使脾胃运化困顿,有失其正常运转。现代人因为对身体运转状态知识的欠缺,加上受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会很容易不小心伤到脾胃。变季入秋之始,年老体弱或者平素压力大者,应作好心理准备, 要广交朋友,移情易性,保持心态平和,以良好的心境,去抗御自然界的负性影响。

2

规律饮食

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把握温软淡鲜少原则。即温暖柔软的食物易被脾胃吸收;饮食清淡,切忌辛辣、过甜、过咸,易增加胃酸,忌肥甘厚味,如动物内脏、五花肉等,新鲜蔬菜、瘦肉、鱼、鸡蛋等则比较可取。饮食要新鲜,少量多餐,控制好进食量,不宜过饱等,不要让胃肠超负荷工作,这样使每次工作都能及时优质完成。

3

健脾、祛湿、化湿

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健脾、祛暑、化湿,可适当吃些绿豆、赤小豆、莲子、丝瓜、薏仁、茯苓等健脾祛湿之品。容易便秘的人要减少久坐,多吃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蜂蜜、银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疾病能力。秋为收藏季节,体内肺气相对旺盛,常乘虚侵肝。故在饮食中应减辛增酸,酸性食物入肝,有助肝气强盛,不致于受外邪的侵伤,从而预防胸闷胸胀、嗳气等不适的发生。

4

饭后散步

保持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并非指吃完饭后立即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十分钟再进行,饭后半小时内不得做剧烈运动

5

揉肚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五分钟,每日1-2次,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6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膝眼直下三寸处,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食疗药膳推荐

薏米赤豆汤

原料: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红枣5枚、白糖1匙。

做法:薏苡仁、赤小豆洗净入锅,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时后,加红枣、白糖,再煮30分钟,至豆烂离火,当点心吃。

功效:适合夏季各种人群饮用,可清热健脾、利湿轻身。

三色豆汤

原料:白扁豆、红小豆、绿豆各30克。

做法:白扁豆、红小豆、绿豆洗净入锅,加水小火慢煮1小时后,再煮30分钟,至豆烂离火,煮粥食用,每日一次。

功效:健脾化湿,和中消暑。此汤甘甜可口,可清热除湿。常食有助于解除疲劳。

木瓜排骨汤

原料:新鲜木瓜1个,花生仁150g,猪排骨500g,红枣9枚,适量食盐、味精。

做法:洗净木瓜,去除瓜皮瓜子,切成厚片。用清水将花生仁浸泡30分钟,洗净排骨,红枣去核。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炖煮3小时,加适量的盐、味精即可。每天1-3次,每次100ml,可佐餐食用。

功效:清热润燥,健脾通便,对于一些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消化不良或口渴咽干,有助于缓解症状。

总之,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湿邪困脾,导致运化失常,久之则气血生化乏源,导致其他脏腑功能低下,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夏秋之交养生以健脾为主,辅以祛湿,脾胃功能正常,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医认为的四时脾旺不受邪

本文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分院消化内科邢练军、喻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22728

“夏秋之交,脾胃病多发需注意” 的相关文章

小病种怎么推广效果好?

小病种怎么推广效果好?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各种软件的猖獗使用,它确实可以为用户提供许多方便的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小病,如血糖、痔疮、痛风、气血、骨病、失眠、脑血栓、鼻炎、黑发、雀斑等。,这些疾病的诊断...

12款大牌防脱洗发水测试:防脱?这几款反而令人头秃

12款大牌防脱洗发水测试:防脱?这几款反而令人头秃

脱贫脱单不脱发,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愿望。 为了缓解脱发状况、重拾自信,不少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防脱洗发水。但目前市面上防脱洗发水宣称的防脱育发功效无从考证,部分...

“女性脱发自救指南”来啦,快开始一场拯救脱发大作战吧

“女性脱发自救指南”来啦,快开始一场拯救脱发大作战吧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药学部 王维娜 都说发型是人的第二张脸,爱美的女士们更是无比珍惜自己的秀发。但偏偏天妒红颜,越来越多的女性饱受脱发的困扰。看着镜子里面头发越发稀疏的...

脱发、掉发?市妇幼皮肤美容科专家有话说

脱发、掉发?市妇幼皮肤美容科专家有话说

株洲新闻网3月28日讯(通讯员 张秀娟 周艳姿)据《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数已超2.5亿,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其中30岁前脱发的比例达84%,较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提...

熬夜导致的脱发,我通过吃补肾的药物治疗

熬夜导致的脱发,我通过吃补肾的药物治疗

【疾病类型】脂溢性脱发 【主要症状】头发掉落速度快,发际线后移,头顶发缝变大 【治疗手段】中药调理——生血宝合剂,金匮肾气丸,熬制汤剂(红芪、当归、枸杞子、党参、陈皮、炒麦芽...

收藏脱发:你需要知道的10个常识

收藏脱发:你需要知道的10个常识

不是所有脱发都是脱发 一般情况下,每天大约有100根头发掉落,称为生理性脱发。 只有当每天头发脱落超过100根时,才考虑是病理性脱发,也就是患有脱发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