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中医讲脾虚百病生,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脾有什么不同?
小王成为了谢老师的学生。他每天都来到诊所,认真学习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每一个问题,他都会仔细请教谢老师,同时认真记录下每一次的教诲。小王对谢老师说:谢老师,我一直听说中医讲‘脾虚百病生’,这个概念对我来说有点难以理解。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脾有什么不同呢?
谢老师微笑着坐下,准备为小王解答这个问题。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小王。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医的‘脾’与西医的‘脾’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小王听得非常专注,等待着谢老师的解释。
谢老师继续说道:在西医学中,‘脾’是一个具体的解剖器官,位于人体的左上腹部,主要负责造血、免疫等功能,与消化系统的关系不大。但在中医学中,‘脾’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解剖器官,而是一个功能单位,包括胃、小肠、大肠、胰腺等器官的功能。中医的‘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和主统血。

小王点点头,示意自己理解了这个区别,然后问道:那么,为什么中医常说‘脾虚百病生’呢?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脾虚百病生’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它们承担着将饮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的重要任务。当脾的功能受损或虚弱时,就会导致饮食无法充分消化吸收,从而影响到身体的营养供给。这就像是一个工厂,如果工厂的生产线出了问题,就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生产停滞。同样地,脾虚会导致身体的精微物质供给不足,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小王听得非常入迷,他感觉自己在这位严谨而和蔼的老师面前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他继续问道:那么,谢老师,您能详细解释一下中医脾的运化功能吗?
谢老师点了点头,开始详细解释:关于脾的运化功能,可以将脾简单理解成‘人体食物加工厂’。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但是要注意的是,食物还不是人体所需的‘成品’精微物质。我们的身体和生命的健康维持,需要气(能量)、血、津液(机体水分)等精微物质的供给,而这些精微物质是由食物(水、谷)转化而来,而脾将食物消化吸收、转运水谷精微的功能,中医称之为‘脾主运化’。

小王聚精会神地听着,认真记录下每一个重要的点。
谢老师继续解释:具体的过程如下:第一步是对饮食物进行‘化’。饮食水谷经过口、食管进入胃,胃接受并经过初步消化将水谷变成‘半成品’食糜,然后将其下降送至‘加工车间’,经过小肠进一步消化,将‘半成品’分门别类加工成‘成品’——水谷精微和‘废品’——糟粕。胃和小肠的作用都是在脾的主管和领导下完成的。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他感觉自己像是置身于一个奇妙的工厂里,亲眼目睹着食物如何被加工成身体所需的精微物质。
谢老师继续说道:第二步是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出厂’输送至全身,即‘运’。脾的作用是首先将精微吸收,然后一方面在脾气主升清这一‘上升运输机’的输送下,将精微送至心肺,再由心肺这一‘销售网络’送至全身以供机体消耗,另一方面脾这一‘加工厂’直接厂家‘销售’送至全身。另外,胃肠道就是‘下降运输机’,将消化后的糟粕排出体外。

小王听完这番解释,心中豁然开朗。他感到自己对中医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同时也更加钦佩这位严谨而和蔼的老师。
谢老师看着小王,微笑着说:小王,中医是一门深奥而古老的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看到你的学习态度非常好,对中医充满热情,我相信你会成为一位优秀的中医师。
小王非常感激地点头,他知道自己有了这位杰出的导师,将能够在中医领域迈出坚实的步伐。这个小小的诊所,成了他学习中医知识和技艺的圣地,而谢老师则是他的灯塔,照亮着前行的道路。在这个宁静而祥和的地方,中医的智慧在一代传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