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脾胃不好?养脾胃不可不知的历代名方,果断收藏!

脾胃不好?养脾胃不可不知的历代名方,果断收藏!

admin10个月前 (12-12)皮肤科21

本刊记者/王志翔

采访专家/储浩然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善保身者,养脾胃

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即脾胃。脾与胃互为表里,居人体之中,是气血生化之源。明代王肯堂说:故善保身者,惟养脾胃而已。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储浩然认为,气机升降失常在脾胃病中主要表现为升降不及、升降反作、升降失调三个方面。

就脾而言,有不升不升反下陷两种情况。

脾气不升则不能运化精微营养物质,从而出现痞满腹胀、困倦、乏力、腹泻等症;脾气不升反降则中气下陷而发生脱肛、内脏下垂、大便滑脱不禁、便血、久泻等症。

就胃而言,也有不降不降反上逆两种情况。

胃气不降则糟粕不能下传,而出现脘腹胀满、疼痛、嘈杂、便秘等症;胃气不降反上逆则发生呕吐、呃逆、嗳气、反胃、吐血等症。

胃与大肠在主降的功能方面是互相配合、协调完成的,如大肠气机阻滞不通,则胃气难以通降,胃气不降则大肠传导功能也不能完成。

临床常见的大肠气机阻滞,实际上是大肠气机失于通降的结果。寒、热、湿、痰等邪气阻滞于肠道,亦可使大肠主降的功能失常出现腹痛、腹胀、便秘、痢疾、泄泻等。

因此,升降失司是脾胃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治疗脾胃病应针对此病机特点,恢复脾升胃降的状态。例如,张仲景为心下痞所设的几个泻心汤,就是采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之剂,恢复脾胃气机升降的典型代表。

脾多虚证,胃多实证

脾胃脏腑功能的特点决定了脾多虚证,胃多实证。

脾失健运,进而可致脾气虚弱、脾阳不足、脾肾阳虚等,此类证候大都属虚证。

譬如,脾虚引起的泄泻,气不能收摄,应用补气健脾的中药,如以人参、白术为君药,以茯苓、莲子肉、薏苡仁为佐药,并可略加收涩药,如五味子、乌梅、诃子等。

治胃以通降为主

通降方能使气滞、湿阻、食滞、郁火等通畅下降,令上下畅通,血络流畅,从而恢复正常的脾胃功能。如黄连、大黄能泄热、清胃,因其味苦能降之缘故。

脾胃升降,是相因、相反、相成的,有升才有降,有降才有升。脾升的是清气,胃降的是浊气。清气不升可导致浊气不降,反之,浊气不降也可导致清气不升。所以,临床上常见脾胃失升、失降的情况同时存在。

问:脾多虚证,胃多实证,是不是意味着胃病没有虚证,脾病没有实证呢?

答:胃也有虚证,脾也有实证。临床常见的寒湿困脾证表现为恶寒、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呈水样,纳呆、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濡细,就是外感寒湿的实证。而胃阴虚证或胃气阴两虚证,也屡见不鲜。

问:历代常用的补益脾胃的方药有哪些?

答:例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归脾汤、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等。上述方药虽均有补益脾胃的功用,但所适用的证型各有不同,需要依据辨证使用。

大建中汤为阴寒内盛而设

大建中汤(蜀椒6克,干姜12克,人参6克)是建立脾胃之阳气,与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既建立脾胃之阳气,又建立脾胃之阴气,并以前者为主不同。

从方剂组成来看,大建中汤专为中阳虚衰、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而设。其症状以痛(心胸痛、腹中痛)为主。本方辛甘温热之性较强,素体阴虚者慎用。

小建中汤为温中缓急而设

小建中汤(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芍药18克,生姜9克,胶饴30克)用于中焦虚寒,脾胃不和、虚劳里急等证。

与小建中汤相比,大建中汤纯为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之方。小建中汤以甘温为主,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方中有甘酸之白芍,所以尚有补益脾胃阴气之作用。呕吐或中满的实证不宜使用。

黄芪建中汤为温中固表而设

黄芪建中汤与小建中汤主治的疾病相同,只是偏重于补气,在小建中汤基础上加黄芪,加强了补气作用,温补结合,适宜兼有气虚不能固摄者。

补中益气汤为补中升阳而设

李东垣强调脾胃之升降枢机作用,尤其重视升发之气,所以,在建中汤寓意的影响下,创制了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

补中益气汤主要针对以下三种情况:1.脾胃气虚证。症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脉大而虚软。2.气虚下陷证。症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3.气虚发热证。症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益胃汤为滋胃阴而设

明清时期,温病流行,医家叶天士等在临床中发现李东垣的观点偏重于补阳气,忽视滋胃阴,于是在张仲景麦门冬汤的启发下,提出了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的益胃阴观点,创立益胃汤(沙参9克,麦冬15克,冰糖3克,细生地黄15克,炒玉竹4.5克)。

大便干结,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者,应用泻下剂后,热结虽解,但胃阴损伤已甚,故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胃为水谷之海,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则气降能食。

编辑:小志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8月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23048

“脾胃不好?养脾胃不可不知的历代名方,果断收藏!” 的相关文章

女性脱发10大病因,中医这样治,对症有效(含药方)

女性脱发10大病因,中医这样治,对症有效(含药方)

女性常见的脱发原因有以下10种:1、产后气血不足导致脱发较常见。这是由于产后气血不足、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造成的。伴有面色苍白、气短乏力。2、过度熬夜劳累,导致肾气不足。常伴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夜尿频...

“女性脱发自救指南”来啦,快开始一场拯救脱发大作战吧

“女性脱发自救指南”来啦,快开始一场拯救脱发大作战吧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药学部 王维娜 都说发型是人的第二张脸,爱美的女士们更是无比珍惜自己的秀发。但偏偏天妒红颜,越来越多的女性饱受脱发的困扰。看着镜子里面头发越发稀疏的...

脱发、掉发?市妇幼皮肤美容科专家有话说

脱发、掉发?市妇幼皮肤美容科专家有话说

株洲新闻网3月28日讯(通讯员 张秀娟 周艳姿)据《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数已超2.5亿,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其中30岁前脱发的比例达84%,较上一代人的脱发年龄提...

女性脱发几大原因归类,你属于哪种类型?

女性脱发几大原因归类,你属于哪种类型?

今天的女性要面对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比如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这些都导致了女性开始出现了很多脱发现象。那么,女性脱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缓减脱发?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地介绍...

牵一发动全身!脱发别小视!老中医治女性脱发这样从病根入手

牵一发动全身!脱发别小视!老中医治女性脱发这样从病根入手

脱发问题,大家司空见惯。有些人重视一些,而有些人容易忽视这一症状。其实,脱发这一症状,它是身体脏腑机能出现问题的一个表象。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诱发身机组织器质性的变化。这样的后果,可谓牵一发动...

医生都秃顶,我的脱发还有救吗?

医生都秃顶,我的脱发还有救吗?

文:杨希川 排版:SUN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男士们对形象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刚刚步入中年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