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为什么久治不愈?中医治愈案例分享,看看你是否适用?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肝郁脾虚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闷,善叹息,两肋发胀,心烦易怒,失眠健忘等等一系列症状,那同样是肝郁脾虚,为什么有些人好的快,有些人好的慢呢?这当然跟病程,年龄等等一些综合因素有关系,但也是跟医生的经验有关。

我记得我之前参加一个讲座,那在讲座结束后,有一个年轻的医生找到我说,李医生,我有一个肝郁脾虚的患者,现在大概40多岁,他呢这个肝郁的情况好多年,但最近一年出现了不想吃饭、食欲减退,甚至有时候还出现了胃痛的情况,他也去医院检查过,但并没有发现实质的器质性的疾病,然后这位医生在当地,就给了这个病人开了半个月的汤药,吃完半个月汤药,这个病人说心烦易怒,两肋发胀的症状明显有所好转,但是仍然胃口不好,不想吃饭,然后继续用这个方子,又吃了半个月,就一点效果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医生他就很困惑,就来找我看这个方子,我看到这个方子呢,是一共14味药,其中有12味药是理气药,另外两味药也不是健脾药。

那我一看,就明白原因所在,什么原因呢?就是只顾着疏肝,而忘记了健脾,要知道,中医讲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什么意思?就是说当肝郁气滞的时候,首先要固护脾胃,为什么要固护脾胃呢?一方面是因为肝脏气滞克伤脾胃,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在疏肝理气的时候,那这类疏肝理气的药物对于脾胃也有影响,所以我们在调理肝郁的时候,一定要加上健脾药。

那我讲完之后,这位老师就明白了,他呢就回去调整了他的药方,那很快就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一个月之后,这个医生给我反馈,说这个患者食欲大增,胃口也变好,体重呢也跟着蹭蹭的长。

那么讲到这里,你知道怎么去改善肝郁脾虚的情况了吗?不过,有一点还需要注意,就是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肝郁的程度和脾虚的程度适当调整,比如说当肝郁比较重的时候,那就需要重用疏肝的药物,然后配少量的健脾药;反之,若脾虚重,那这时候就需要增加健脾的药,减少疏肝的药物,让他脾胃能够健运起来,能够起到消化吸收的作用。

大家学会了吗?好啦,那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身体不适请线下找专业医生指导用药,我是中医李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