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岁老中医教你掌握普通人也能看懂的中药药性说明书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中药的药性,其实都是古人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各种反应中归纳出来的,也是对药物性能的概括,所以知药性,才能懂中药的运用,才会知道什么药能治什么病,什么病不能用什么药。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知道中药的药性也是必要的,不至于在日常生活中用错中药,例如热体质的人吃了人参,寒体质的人吃了西洋参,这份基础的中药药性说明书,建议收藏起来学一下。

药性
中药药性分五种,分别是寒、热、温、凉、平,其中寒、凉偏阴,热、温偏阳,而平性药性则是整体比较和平的。

寒凉性中药
药物是寒凉性的:有发散风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祛风湿热的功效。一般而言,寒凉性的中药主要用来清热、泻火。
常见的寒凉性中药:薄荷、桑叶、菊花、柴胡、黄芩、黄连、金银花、蒲公英、葛根。
禁忌:寒性体质的人不宜直接服用寒凉性中药,胃部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像胃炎等,不宜直接服用寒性药物,对胃伤害极大。

温热性中药
药物是温热性的:有祛风、祛寒、保暖、养阳、健脾健胃、养气养血、温补肾阳的功效。一般而言,温热性中药常用于阴证、寒证的治疗。
常见的温热性中药:人参、干姜、肉桂、紫苏、当归、川芎、陈皮、、细辛、仙茅。
禁忌:热性体质的人尽量避免,如表现为上火,小便短少或黄,大便干燥或秘结,畏热喜凉。

常见药性之最
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

祛风之最———独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