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黄芩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黄 / 芩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本草纲目》记载黄芩: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黄芩简介
【科属】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地理分布】海拔60~2000米的向阳干燥山坡、荒地上均有生长,常见于路边。内蒙古、吉林、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甘肃等地广为分布。【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以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抗变态反应;降血压;利尿;降血脂;镇静;抗氧化;抗肝损伤等。【化学成分】黄酮类:黄芩苷,黄苓苷元,汉黄芩素,黄芩素等;其他:苯乙醇糖苷,挥发油,蔗糖,葡萄糖,硒,苯甲酸等。【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安胎,止血。对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泻痢,湿热痞满,肺热咳嗽,黄疸,血热吐衄,高热烦渴,胎动不安,痈肿疮毒有疗效。
❖
本草药方
1
(主治:急性肠炎,腹痛腹泻)
黄苓、车前子、藿香、山楂各15g,地锦草28g,木香10g,炙甘草3g。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药液兑匀,分服,每天1剂。
2
(主治:肠炎,腹泻)
黄芩、地榆、黄连各30g。研为细末。每次冲服10g,每天3次。
3
(主治:外阴瘙痒疼痛,白带多而色黄,溲赤便艰,心情暴躁易怒,苔薄黄或黄糙,口舌热疹,脉弦)
黄芩、柴胡、山栀子、泽泻、龙胆草、当归、生地黄、车前子(包煎)、木通各8g,生甘草4g。煎服法同1。每天1剂。
便秘加生大黄9g(后下);心烦失眠加夜交藤、合欢皮各15g,赤茯苓9g。
4
(主治:经后感冒)
黄芩、桔梗、淡豆豉、法半夏、白薇、党参各 9g, 柴胡、苏叶各12g, 玉竹10g, 薄荷(后下)、炙甘草各6g,生姜3片,生葱白3根,红枣2个。水煎内服。可复煎。每天3次。
药膳养生
黄芩茶
黄芩16g。研磨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饮。
◆清热泻火。对于上焦肺火盛或郁热导致的急性结膜炎有疗效。
生地黄芩竹叶汤
黄芩、生地黄15g,谈竹叶25g,白糖适量。以上三味药分别洗净,置瓦煲内,加水4碗,煲出味,去渣,加白糖调味搅匀。
◆适用于口腔溃疡,饮用几次即可治愈。
黄芩汤
黄芩12g。研磨成细末。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温饮150毫升。
◆清热止血。对于鼻衄,吐血,下血,妇人漏下血不止等症有疗效。
车前黄芩茶
黄芩10g,车前子20g,白糖25g。将车前子、黄芩洗净后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滤去渣,放入白糖即可。每日2次,适量饮用。◆止疼痛,止泄泻。适用于慢性肠炎患者。肾虚精滑、无内湿热者慎饮。
(注:以上内容为摘录《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速查全书,仅供参考,不代表我方意见,不作为药方依据)
更多药材咨询
扫码关注我们喔
更多往期推荐
《本草纲目》中药养生——紫草
《本草纲目》中药养生——谷精草
《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重楼
《本草纲目》中药养生——黄连
《本草纲目》中药养生——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