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药四君子”之一——白术
白术结灵根,持锄采秋月。
——《采白术》宋·梅尧臣
基础知识
【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科,苍术属。
【别名】山蓟、杨枹蓟、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
【成熟期】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分布】白术性喜凉爽,温和气候,耐寒力较强,对土壤要求较低,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于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于术"。
草药图鉴
白术
白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60厘米。地下根较为粗大,略呈拳状,外表灰黄色;茎直立,无毛,中下部茎生有叶片,倒披针形、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叶纸质,两面绿色;头状花序单独生长在茎枝顶端,小花紫红色;瘦果倒圆锥状,密集地覆盖着一层白色长直毛,冠毛刚毛为羽毛状。
常见混淆——苍术
苍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平卧或斜升,粗长或通常呈疙瘩状,生多数等粗等长或近等长的不定根。白术与苍术在古时统称为术,因两者均有燥湿健脾作用,很长时间内都被误以为二者可以混用,但后世研究发现苍术行散力强,长于祛风湿、燥湿健脾。因此二者不但不能混用,甚至不可同用。
中药功效
【历史渊源】白术是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张仲景《伤寒论》中始见白术之称,十八世纪日本从中国引入白术作生药栽培。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主要功效】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水肿尿少,气虚自汗,痰饮眩悸,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适宜人群】白术适合脾虚食少、腹胀泄泻者,以及痰饮内停、咳嗽气逆者、自汗盗汗、免疫力低下等人群食用。
【禁忌人群】对于阴虚体质、实热体质、患有热性疾病的人群不能使用白术。
*中药材的使用须辨证论治,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更不可随意听信中药偏方和广告宣传。
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术具有明显且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胃肠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抗胃溃疡。白术还具有促进肠胃蠕动、保肝利胆、抗氧化、降血糖、抗凝血、抗菌、扩张血管、抑制心脏、镇静等作用。
此外,白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能够有效治疗和改善多种神经精神相关病症,其神经保护机制涉及减轻氧化和炎症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抑制蛋白质聚集等方面,对于抑郁症、阿兹海默病、脑缺血损伤、脑血栓有改善作用。
药膳
白术鲫鱼粥
【原料】取白术10克,鲫鱼1条,大米100克.盐适量。
【做法】先将白术洗净,加水煎 煮,留取药汁备用;娜鱼处理干净,擞出鱼肉;大米洗净。将大米与鲫鱼 肉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药汁,调入盐即可。每 日食用1次,连服3-5日,
【功效】本品可调养脾胃、降逆止呕,尤其适用于孕妇,对妊娠呕吐、头晕乏力、 倦怠喀睡、不思饮食等不适均有缓解作用。
制作|扣肉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禁做商用。
本公众号所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