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AS讲堂感受中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HIAS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有机化学家林国强院士受邀做客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HIAS讲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中药创新研发——机遇与挑战的精彩讲座。中国科学院院士、杭高院化材学院院长俞飚主持讲座,杭高院党委委员、常务副院长郑崇辉出席讲座。
林国强院士1968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师从周维善教授,同年留所工作至今。1990-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2014年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2018年起兼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院长。
✦
•
✦
讲座伊始,林院士阐述了当今中医医疗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布局,特别是中医针灸与中医药在美国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这一显著趋势不仅展示了中医药在国际舞台广泛接受度和认可度,更凸显了中国传统医学在全球健康事业中占据的独特地位与不可估量的价值。
林院士以疏风解毒胶囊、桂枝茯苓胶囊和龙血通络胶囊等中医新药为例,详细阐述了其在现代化研发过程中的创新与突破。疏风解毒胶囊由八味中药精心配制,能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桂枝茯苓胶囊源自传统中医经典配方,其主要成分包括桂枝、茯苓、牡丹皮等天然草本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癥的卓越功效。龙血通络胶囊主要成分为龙血竭酚类提取物,主要用于治疗中度脑梗死。在研发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深入探究了其中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定位。跨学科研究和针对特定疾病构建的优秀生物模型也为中药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生产工艺方面,采用了智能化中药生产提取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中药的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可控,为中医药的现代化生产树立了新标杆。
讲座尾声,林院士再次强调了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关乎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林院士表明,当前中药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如何保护濒危中药材、如何寻找和研究替代产品、如何提升药材品质、如何制定药材标准等等。为此,我们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探索中药材的生态抚育与生物转化技术,推动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开发利用,建立健全中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确保中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杭高院常务副院长郑崇辉为林院士颁发HIAS讲堂主讲嘉宾证书,并对林院士的精彩分享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场讲座是由杭高院化材学院院长俞飚院士主持、林国强院士主讲,充分展现了杭高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希望杭高院学子珍惜现有的学习生活环境,丰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锤炼品德修为,涵养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现场互动
Q1
林院士您好,非常荣幸能够有这个机会聆听您的讲座,今天我也有几点感受想分享给大家。1.您虽然明面上一句未提爱国,但是整场讲座句句都体现了您的爱国之情;2.您从宏观、微观全方位地展示了中药文化以及其对于人类健康发展的贡献,让大家对于中药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3.通过您介绍的跟着中国地图学党史的经历,再一次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爱国爱民之情。下面想请您分享一下吸纳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人才的方式?
A
谢谢你的总结和提问。在吸纳人才方面,首先学校给予了一定经费支持,其次我们团队充分挖掘各领域各环节的专业人才,最后整合各方资源,建立激励机制,拓宽人才发展渠道和平台,从而壮大人才队伍。
Q2
林院士您好,我现在在研究的是RNA方面的,中药里面有没有像RNA里那种靶点的说法呢?
A
感谢你的提问。这也是有的,比如我们治疗脑卒中的中药,这些中药通过其有效成分调节巨噬细胞,进一步通过一系列血管生长因子来调节疾病状态,这背后无疑蕴含着复杂的生物学机制。实际上,中药的研究早已跨越了传统范畴,与基因研究、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紧密相连。
HIAS讲堂
HIAS(海思)讲堂致力于传播海量知识、引领海量思考、开阔海量视野,下设院士公开课、学科领域课堂、人文艺术课堂、创新创业课堂四个专题。通过与学科领域大家、人文艺术名家以及创新创业专家对话与交流,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大家风范的同时,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人文素养,锤炼品德修为,涵养家国情怀。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杭琪
审核|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