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行为后有“后悔药”吗?HIV紧急阻断药可降低感染风险
小芸(化名)毕业旅行偶遇一男子,相谈甚欢,互加微信,随后到男子工作的城市旅行。在男子的强烈要求下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后来,在一次献血时,却发现被艾滋病找上了门……目前,在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为性传播,因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或者被性侵感染艾滋病的案例时有发生。
发生高危行为之后,有没有方法可以补救?据成都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介绍,通过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服用HIV紧急阻断药可降低HIV感染风险。
越早阻断效果越好
首次服药最迟72小时以内
记者了解到,所谓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是尚未感染HIV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与HIV感染者或感染状态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及早(不超过72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可降低HIV感染风险的方式。
科学研究显示,暴露后阻断能降低HIV感染风险80%以上,但成功率和首次服药及时性及服药依从性有关。使用阻断药后,如果未能坚持服用阻断药,或者在服药期间持续发生高危行为,仍可能发生HIV转阳。
首次服药及时性,2小时内最佳,最好没超过24小时,最迟72小时以内,越早阻断,效果越好。每天规律服药者会比出现漏服者获得更好的阻断效果。成都疾控相关专家说。
暴露后预防需符合5个标准
高危行为后应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据了解,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需要符合5个标准:年龄18周岁及以上(不足18岁需监护人同意);HIV抗体检测阴性;暴露时间不超过72小时;暴露源及行为评估分析提示求询者HIV感染风险较高;同意按时服药、保证依从性、按时参加随访检测。
总的来说,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是非常安全的,约90%的使用者不会出现任何副作用。成都疾控相关专家表示,另外10%的使用者在开始服用药物时,可能会出现短期轻微的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恶心、食欲降低、腹部疼痛或胃肠胀气)和头晕、头痛。
值得注意的是,服用阻断药属于医疗行为,个体在发生可能的HIV高暴露风险后,应尽快寻求正规医疗帮助,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后悔药不等于万能药,暴露后预防阻断成功率高,但也不是100%成功,坚持使用安全套,仍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成都疾控专家提醒。
新闻多一点:
成都市HIV暴露后预防门诊信息一览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胡瑰玮 供图 受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