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一秒看懂中成药说明书里的“学问”



有很多中成药是非处方药,自己在药房就能买到,但能买到并不代表会买。无论是疾病、自身体质还是中成药本身,都有寒、热、虚、实之别,在选择中成药之前,明白自己的状况,分清药物的寒与热等,是基本的前提。
可以先从药物名称上入手,一般有清热清火等词的药物,性质大多是偏凉寒的,如牛黄清火丸和黄连上清丸等;带有温补字样的一般是偏温具有滋补作用的药,如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艾附暖宫丸等。可是也有例外,如常用的感冒清热冲剂实际上是温性的,治疗因为受寒而引起的感冒,并不是清热的。
感冒时买中成药,要先辨别自己的感冒是属寒还是属热,风寒感冒的特点是恶寒重、发热轻,常见症状为怕冷,一般不发热、不出汗;风热感冒的特点是发热重,身体微热或发烧,头胀痛和咽喉红肿等,应该吃双黄连银翘解毒丸之类。当阅读中成药说明书的时候,重点要看用于……引起的……这一句话,而不能片面地只看它治疗的症状,因为同样的症状,可以由不同的原因而引起。
同样是泻肚,有的是因为湿热而引起;有的则是因为衰老、严重的虚弱等而导致,如中医里的五更泻或者肾不纳气导致的泻痢无度,且大便无臭味。前者需要用可以清热的泻药葛根芩连丸,后者则需要用可以补虚的药物四神丸。
中成药治疗的是原因,症状只是在药物中被兼顾到。如用于湿热导致的腹泻或者是用于肾虚导致的腹泻,湿热和肾虚就是原因,分别定了性;再如用于中气不足引起的,说明是补药,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是疏肝药,类似于攻邪的药物。虽然这两个药物后边的症状可能都是胃疼,但一个是因为中气不足,而另一个是因为肝郁,一补一疏泄。气虚的人吃了疏肝的,会加重气虚;肝郁的人吃了补气的,会增加郁滞。 文/白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