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介绍(488)——平肝舒络丸及使用注意
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声明:介绍中成药,只是为了介绍中成药的组成、制法、功能、使用注意,不涉及第三方利益)
平肝舒络丸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组成与制法:柴胡45g 、青皮(醋炙)30g、陈皮 45g、佛手45g 、乌药45g、 香附(醋炙) 45g、木香 45g、檀香 45g、丁香 30g、沉香150g、广藿香 45g、砂仁 45g、豆蔻45g、厚朴(姜炙) 45g、枳壳(去瓤麸炒) 45g、羌活45g、白芷45g、、铁丝威灵仙(酒炙) 45g、 细辛45g、木瓜45g、防风45g、钩藤45g、僵蚕(麸炒) 45g、胆南星(酒炙)75g、天竺黄 30g、桑寄生45g、何首乌(黑豆酒炙) 45g牛膝45g 、川芎30g、熟地黄45g、龟甲(沙烫醋淬) 45g、延胡索(醋炙) 45g、乳香(醋炙)45g、没药(醋炙) 45g、白及45g、人参45g、 白术(麸炒) 45g、茯苓45g、肉桂30g、黄连45g、冰片45g、朱砂150g、羚羊角粉 15g。
【制法】 以上四十三味,除羚羊角粉外,朱砂飞水成极细粉,冰片研细;其余柴胡等四十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每丸重6g,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 丸,一日2 次。
功能与主治:平肝疏络,活血祛风。用于肝气郁结,经络不疏引起的胸胁胀痛,肩背串痛,手足麻木,筋脉拘挛。
方解:方中沉香行气止痛,调中降逆;胆南星消化痰热,息风定惊,共为君药。臣以香附、佛手、柴胡、陈皮、木香、枳壳、檀香、乌药、青皮疏肝理气,化痰调中;厚朴、砂仁、豆蔻、广藿香化湿行气,和中止呕;钩藤、僵蚕、黄连、天竺黄、白及、朱砂、羚羊角粉平肝清心,化痰息风,定惊安神;羌活、防风、白芷、细辛、威灵仙、桑寄生、木瓜祛风化湿,舒筋活络,佐以延胡索、乳香、没药、川芎活血理气,通经止痛;熟地黄、龟甲、何首乌养血补精,滋阴潜阳;人参、白术、茯苓补脾益气,利水渗湿;丁香、肉桂温中降逆,引火归源;冰片开窍醒神,使以牛膝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疏络,活血祛风之功。
临床应用]1.胁痛多因肝失条达,疏泄不利,胁络不畅所致,症见胸胁胀痛,走窜不定,甚及肩背,胸闷气短,太息则舒,舌薄,脉弦;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见上述证候者。
2.中风 多因肝气郁结,风痰内蕴,复感风邪,筋脉失养所致,症见头痛,眩晕,耳鸣,于足麻木,筋脉拘挛,半身不遂,舌红苔腻,脉弦滑;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1.阴虚风动,热病神昏者不宜使用。2.方中含有破血通经之品,冰片芳香走窜,有碍胎气,孕妇慎用。3.服药期间宜清淡饮食,忌食辛辣油腻之品,4.本品含有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不宜过量、久服。5.忌患怒忧伤,保持乐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