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
提起他汀类药物,恐怕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都是临床上使用比较广泛的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调血脂药,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选择性、竞争性地抑制该酶活性,减少肝细胞内胆固醇合成,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加速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轻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此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炎、抗凝、抗血小板等作用,并可稳定、缩小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患者。

副作用,即药物治疗作用以外的其他有害作用,每个药物都有副作用,他汀类药物也不例外,总体来说,他汀类药物是一类比较安全的药物,绝大多数人对其耐受性良好,其副作用多见于大剂量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那么他汀类药物有哪些常见的副作用?应该怎样预防和处理?今天孙药师为大家详细介绍:
肝功能异常:他汀类药物所引起的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这可能与肝细胞内胆固醇水平下降,进而引起肝细胞膜结构改变,导致肝酶渗漏有关,合并脂肪肝、大量饮酒、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的药物等是他汀致转氨酶升高的危险因素,如果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应减量或暂停给药,如果转氨酶轻度升高小于正常值上限3倍,可以继续服药,并密切监测,部分患者转氨酶会自行下降。失代偿性肝硬化和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禁用他汀类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