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致消化不良?中医推荐三款中成药,补脾健脾又温脾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案丨健康科普田医生
编辑丨健康科普田医生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脾胃的不适。吃得多了,胃胀;吃得少了,没力气;稍微受点凉,就腹泻。有人甚至调侃:胃好的人是少数派,胃不好的才是主流。但你知道吗?这胃不舒服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中医所说的脾胃虚寒。

如果长期忽视,轻则影响日常饮食,重则诱发多种慢性疾病,甚至可能严重削弱人体免疫力。所以,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角度,聊聊脾胃虚寒的危害、症状、以及如何用三种中成药来调理脾胃,恢复健康。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承担着运化水谷的重任。通俗来说,脾胃负责把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转化为气血和能量,再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如果脾胃功能失调,食物就不能被有效消化和吸收,身体自然会闹脾气。而虚寒指的是脾胃的阳气不足,运化功能减弱,同时表现出寒性症状。简单来说,脾胃虚寒就是脾胃的火力不足,导致消化能力下降。

很多人可能对虚寒这个词感觉抽象,但它的症状其实很直观:
- 腹部怕冷:稍微吃点冷饮或者碰到凉风,肚子就不舒服,甚至会腹泻。
- 食欲减退:总觉得胃口不好,吃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稍微吃多一点就胃胀。
- 大便不成形:粪便偏软甚至稀薄,排便次数较多,甚至一吃东西就跑厕所。
- 四肢冰凉:手脚常年冰冷,尤其是冬天更明显。
- 疲倦乏力:即使没有做什么体力活,也总感觉没劲儿,容易出虚汗。
- 舌苔白腻:舌头颜色淡,舌苔厚而发白,是脾胃虚寒的典型体征。

这些症状看似日常小事,但如果长期存在,可能会影响全身健康。例如,有研究表明,脾胃虚寒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进而引发贫血、免疫力低下等问题。而且,脾胃虚寒还是胃炎、胃溃疡等多种消化道疾病的潜在诱因。
现代生活方式是脾胃虚寒的幕后推手。首先,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是罪魁祸首。很多人为了工作熬夜加班,三餐不定,甚至用外卖、方便面和烧烤填饱肚子,这让脾胃常年超负荷运转。其次,冷饮、冰啤酒、雪糕等解暑神器,在中医看来是脾胃的大敌。
过多的寒凉食物会直接熄灭脾胃的阳气,久而久之,脾胃功能就会越来越弱。最后,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长期久坐也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加重脾胃虚寒。
面对脾胃虚寒的问题,中医调理的思路是补脾、健脾、温脾。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三种经典中成药,它们使用方便,还在临床上被广泛验证有效。

1. 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调理寒性体质
附子理中丸是脾胃虚寒的经典用药,被誉为寒性体质救星。其主要成分包括附子、干姜、人参、白术和甘草,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益气。如果您经常感到胃部怕冷、腹部隐痛或者大便稀溏,这款药可以帮助恢复脾胃的火力。
2. 香砂六君丸:健脾理气,适合脾胃虚弱兼气滞
香砂六君丸在附子理中丸的基础上,加入了木香和砂仁,能够在健脾温胃的调理气滞问题。如果您经常胃胀、打嗝、恶心,这款药可以帮助消除胃部的气堵,让您吃得舒服、消化得顺畅。
3. 人参健脾丸:补脾益气,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人参健脾丸适合脾胃虚寒兼气血不足的人群。它的成分以人参、白术、茯苓为主,能够全面补益脾胃,改善食欲不振、乏力无力等症状。尤其是对于长期脾胃虚弱导致的体重下降、面色苍白等表现,人参健脾丸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想要发挥中成药的最佳效果,服用方法和剂量非常关键。附子理中丸和香砂六君丸一般建议饭前温水送服,每天2-3次,每次6克左右;而人参健脾丸则可以饭后服用,每次9克左右,每天2次。当然,具体用量需要结合个人体质和症状,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此外,中成药安全,但并非人人适用。例如,附子理中丸不适合实热体质的人服用,而香砂六君丸对于胃部有明显溃疡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在开始用药前,建议先咨询专业医师,避免盲目用药导致不良反应。
除了服用中成药,平时的生活习惯对脾胃健康同样至关重要。以下是几个实用的小贴士:
1. 饮食有节:尽量做到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避免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
2. 保护腹部:天冷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让冷风直接吹到肚子。
3. 适当运动:饭后散步15-30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4. 规律作息:过度疲劳会损伤脾胃,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5. 心理调节:中医强调思伤脾,过度忧虑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学会放松心情,对脾胃健康非常重要。

脾胃虚寒看似是个小问题,但它对健康的影响却不可忽视。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脾胃的健康与我们的饮食、作息、情绪密切相关。
如果您已经出现了消化不良、胃寒怕冷等症状,不妨试试今天提到的三种中成药——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丸和人参健脾丸,再结合科学的生活方式调理。调养脾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坚持,健康一定会回到您的身边。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