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使用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1. 他汀伤肝
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大,特别是伤肝。这是对他汀的常见误区。
他汀的肝脏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约0.5%~3.0%。轻微的转氨酶升高是没有临床意义的,无需特殊处理。当出现比较明显的转氨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以上)时,应减量或停药。绝大多数患者在减量或停药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不残留肝脏的损伤。
因此,在使用他汀时无需过度担心肝脏的不良反应,您只需按照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即可。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药物在上市前都经过了严格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其益处远远大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另外,他汀类药物问世以来的众多医学研究(有的研究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随访观察)已经证实长期服用是安全的。
2.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注意事项
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后出现无力、腹痛、没有食欲等情况,提示可能出现了肝脏不良反应,要尽快就医,医生会通过血液化验(转氨酶)判断是否出现了肝脏不良反应,并处理。
他汀类药物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不良反应是肌肉不良反应,虽然严重肌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极低。和查转氨酶一样,您需要按照医嘱定期查肌酸激酶,了解是否发生了肌肉不良反应。另外,如果您在服用他汀后出现肌肉疼痛、无力等症状,也要尽快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出现了肌肉不良反应,并处理。
3.吃上他汀就放心了?
吃他汀的目的是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只是吃了还不够,要定期查血脂,看LDL-C是不是达标了。
他汀治疗开始后6周内应复查血脂及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如果血脂未达标且无药物不良反应,每3个月监测1次。如果治疗3~6个月LDL-C还没有达到目标值,就需要调整他汀的剂量或更换药物,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调脂药进行治疗。
因此,为了了解您的LDL-C水平,调整治疗,请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血脂。
4.血脂达标了就可以不吃他汀了?
如果不是医生建议,您不应自行停用或减量。
坚持服用他汀可保持LDL-C达标。血液中2/3的LDL-C是肝脏自身合成的,1/3来自食物,也就是说,发生血脂异常主要是自身的血脂代谢出现了问题,而代谢异常是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使LDL-C持续达标,只能靠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如果停药,LDL-C可能会很快回升,就像高血压一样,停用降压药后血压会很快升高。
另外,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下肢动脉疾病等,不管血脂高不高都要长期吃他汀。
转载请标明阜外说心脏微信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