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吃他汀药丧命!医生告诫:服用他汀药物时,要注意这2点
深夜,急诊科值班医生匆匆赶到抢救室,五十多岁的林大姐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浑身无力,肌肉酸痛难忍。
家属焦急地向医生说明情况:林大姐因为血脂偏高,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已有三个月,近期开始出现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的症状,今天突然加重,完全无法下床活动。
这不是一个独特的案例。在临床实践中,因服用他汀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时有发生。作为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但其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刘医生接诊后立即为林大姐查看各项指标,发现她的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达到正常值的十多倍,这提示可能发生了药物相关性横纹肌溶解症。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危及生命。
回溯病史发现,林大姐是一名餐饮店老板,平日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血脂检查显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后,社区医生开具了他汀类药物。但由于对药物认识不足,她在服药期间没有定期复查,也未留意身体出现的早期警示信号。
张教授,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汀类药物确实是很好的降脂药物,但并非可以随意服用。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据统计,约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症状。中年女性周阿姨就经历过类似情况,她是一名公交车司机,因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服用他汀类药物。
开始服药后,她觉得小腿特别酸痛,以为是工作站立时间长导致的,直到去医院检查才发现与药物有关。
预防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王主任,某三甲医院药剂科专家强调,服用他汀类药物需要注意两个重点:定期监测和警惕症状。
定期监测包括肝功能和肌酸激酶的检查。开始服药后第四周和第八周是重要的监测时间点。如果指标异常,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同时,患者要警惕症状,如出现明显的肌肉酸痛、无力、尿液颜色变深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赵医生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六十岁的钱师傅,退休厨师,因冠心病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通过规范用药和定期监测,他已经安全服药五年多,血脂控制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专家提醒,高脂血症的治疗不能完全依赖药物。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适度运动同样重要。李营养师建议,日常饮食要控制总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比例。每周至少进行三到四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持续三十分钟以上。
回到林大姐的病例,经过及时发现和治疗,她的症状得到了控制。停用他汀类药物后,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其他降脂方案,配合生活方式干预,血脂指标逐渐达标。这个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服用任何药物都要遵医嘱,注意监测。
全国医疗专家委员会成员孙教授总结道:"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经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关键是要规范使用。医生要充分告知患者用药注意事项,患者也要提高认识,主动配合监测和随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忽视了健康管理。吴医生建议,对于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可以借助智能手机设置服药提醒,记录身体变化,定期进行检查。同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这些都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从林大姐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用药不仅关系到治疗效果,更关系到生命安全。面对慢性病的治疗,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既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随意用药,应该在科学指导下,采取综合措施,维护健康。
通过这些真实案例和专业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既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的降脂治疗。让我们共同重视用药安全,守护健康。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