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药物。有一部分人对使用他汀类药物有恐惧症,认为是药三分毒,不愿意服用;有的在使用血脂降下来后,就停用了。其实不需要担心,大多数人在服用他汀类药时是安全的,不会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但是,了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情况,我们就知道如何处理了。
总的原则
血脂异常者,在服药前检查血脂、肝酶、肌酶及肾功能,服药后4周复査;;3~6个月未达标者,应调整他汀类药物剂量或种类,达标后每6~12个月复査。血ALT、AST超过正常上限3倍或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5倍应停用他汀类药物并复査,直至恢复正常。若肝酶、肌酶未恢复正常,应排除其他原因。
对于上述发生肝酶、肌酶异常的患者,应再次评估他汀类药物的获益/风险,决定是否继续应用。若需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可更换种类或减少剂量后密切观察。
01
肌肉损伤
他汀类药物最典型的一个副作用叫横纹肌溶解症,通俗地讲就是肌肉损伤,表现为肌肉疼痛或肌肉无力,同时伴有肌酸磷酸激酶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
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肌肉疼痛、肌肉无力,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由医生来评估以及决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02
肝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发生率约 0.5%~3.0%,表现为剂量依赖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达正常值上限(ULN)≥ 3 倍以及合并总胆红素升高的患者,应酌情减量或停药。
03
糖尿病风险
长期服用他汀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发生率约9~12%。可以更换对血糖影响较小的他汀,如匹伐他汀。他汀对心血管疾病的总体益处远大于新增糖尿病以及相关危险,因此有他汀适应症者应坚持服用。
04
其他潜在不良反应
大剂量他汀应用时偶可出现胃肠道反应(腹泻、腹痛、便秘、胃肠胀气)、胸痛、皮肤潮红、头痛、阳痿、失眠等;此外血管神经性水肿、胰腺炎、不良反应报告为患者主动报告,并且不确定实际用药人群数量,因此无法计算这些不良反应的确切发生率,同时这些不良反应与药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法确定。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他汀类药物虽然报道过副作用,但是他汀类药物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获益是很大的,副作用的发生毕竟是小概率事件,而且上述副作用都是可逆的,也就是停药后是可以恢复正常的,所以对于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不必过于担心和恐惧,不能因噎废食,只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去医院随诊,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更改用药方案,就可以将损伤降到最低。
●
供稿:神经内科
●
常春藤医疗
专家介绍
卢一悦
神经内科主任
神经病学硕士
主任医师
曾任河南省神经病、急危重症、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医学院附属孙逸仙医院及重庆市急重症中心进修学习。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现代危重病学的副主编工作。
从事临床工作39余年,临床科主任管理工作20余年,在神经内科专业以、急重症及老年性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治。在神经专科急危重症的诊断、监护、抢救,卒中单元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专家门诊
神经内科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五全天
专家坐诊地点:由拳路院区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