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痛,前列腺炎,一方清补并施,涤除湿热,拨云见天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淋证范畴。淋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 • 六元正纪大论》称本病为淋淋㘠。淋者,淋漓不尽,如雨淋而下;㘠,通秘,不通之意也。
宋某,37岁。主诉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频急、涩痛,于当地医院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曾自行服用前列舒通,效果不佳,反复发作,症状加重1年。

栀子
刻下: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不适,阴囊潮湿。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湿热下注,治宜清利湿热,方拟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通草、当归、牛膝、枳壳、桔梗、橘核、甘草
二诊:服药7剂,尿频,尿急缓解,阴囊潮湿及会阴坠胀减轻,尿痛较前减轻。上方加猪苓、桃仁、红花、延胡索。
三诊:服药7剂,尿频、尿急症状消失,无明显尿痛、尿道烧灼感,阴囊潮湿缓解。药不更方,继服7剂善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生地
本案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不适,阴囊潮湿,说明湿热流注于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尿频、尿痛、尿道灼热,阴囊潮湿。
根据经络足厥阴肝经之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足少阳胆经下达腹股沟动脉部,再经过外阴毛际,可知以上症状属肝经湿热下注证,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性味苦寒,既能清泻肝经实火,又可燥湿,两者并重;黄芩、栀子苦寒清利湿热,加强泻火除湿之力;

通草
湿性重浊、趋下,与热互结,治宜导湿热下行,从膀胱渗泻,故用渗湿泄热之泽泻、木通、车前子,导湿热从水道而去;
肝藏血,火易伤津动血,方中诸药以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居多,故用当归、生地养血和血、清热凉血,使祛邪而不伤阴血。
肝属木,主疏泄,性喜调达而恶抑郁湿热内郁,骤用大苦大寒燥湿降泻之品,既恐折损肝的升发之机,又虑抑制肝的生发之气,加柴胡疏肝理气,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

由于慢性前列腺炎反复发作,对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导致气机阻滞,故在基础方上加牛膝、枳壳、桔梗、橘核调畅全身气机。
二诊时患者仍有尿痛、阴囊潮湿症状,故加猪苓渗湿利窍,桃仁、红花、延胡索活血化瘀止痛。
本方滋补与清利并用,又辅以行气化瘀之药,使肝胆之火得降,湿浊从小便而去,气机畅达,新血可生,病症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