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扑面而来的带状疱疹疫苗,你需要三思而后行
7月2日在上海接种首针、7月15日在北京接种首针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得到了众星捧月的待遇。上海的首针接种者是上海市民方女士,相比而言,北京的首批接种者阵容强大,首批接种者里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卫学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教授乔友林教授,有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可谓从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到大型公立三甲医院治疗带状疱疹这个疾病的皮肤科主任,到预防保健专家,做到了全方位的覆盖。

毋容置疑,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卫学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教授乔友林所说:纵观整个人类繁衍和社会的文明发展,就是一个与疾病不断斗智斗勇的抗争史;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以说是预防带状疱疹最科学、最有效、最简便的手段,值得每一个人去考虑接种。
但是,在接种之前,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考虑清楚,然后再去预约接种,此为面对新生事物的三思而后行。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我们是不是带状疱疹疫苗的适用人群。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上市后,我们的疫苗预约平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特需国际医疗部微信公众号后台,以及我们的咨询电话,包括我的朋友,产生了大量的咨询,其中很大一部分咨询人群是50岁以下的人,这里面不乏自己或家人已经得过带状疱疹的人,一个非常强烈的疑问就是:为什么我不能接种?就因为不到年龄?可是我已经得过了啊,说明我已经有得带状疱疹的危险性了啊!
国内上市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批准的适应症为50岁及以上成人预防带状疱疹。如果不在这个年龄范围内就可以暂缓预约,待年龄达到适用范围再进行预约了。
按照年龄段来分析疫苗产生的保护效力,50-59岁人群中保护效力为96.84%,60-69岁人群中保护效力为95.74%,70-79周岁人群中保护效力为94.95%,≥80岁人群保护效力为93.82%,虽然保护效力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下降,但仍然在90%以上,可以说50岁及以上的成人都可以通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获得很好的预防效果。
完成两剂接种一个月后抗体水平达到峰值,12个月后趋于稳定。目前能够观察到的保护数据为接种后第四年保护效力可达85%以上,所以接种后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四年或者更久。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我们能不能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与所有疫苗一样,带状疱疹疫苗有禁忌症,也就是说,有一些人是不能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以后的风险会大于通过接种疫苗所得到的获益。
1、患有急性严重疾病和急性发热时需要推迟接种疫苗;
2、正在患带状疱疹的人,可待疱疹痊愈后再接种;
3、对疫苗的活性成分或任何辅料成分过敏者严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具体成分见下表:
活性成份: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 E
AS01B 佐剂系统:皂树皂苷;3-O-去酰基-4-单磷酰脂 A(MPL);二油酰基磷脂酰胆碱;胆固醇
其他辅料:注射用 gE 无菌粉末:蔗糖,聚山梨酯 80,二水合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钾
注射用混悬液(AS01B 佐剂系统):氯化钠,无水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注射用水
4、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或者任何凝血功能紊乱患者应该慎用,因为这些患者肌肉注射可能发生出血反应。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带状疱疹疫苗能够预防什么,不能预防什么?接种后可能的风险有哪些?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用于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不能预防由同一个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也不能够治疗带状疱疹和由此引起的后遗神经痛,而且,与所有疫苗一样,带状疱疹疫苗可能无法对所以受种者产生100%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免疫抑制人群,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这些受种者应谨慎考虑潜在的获益和风险。
当然,因为带状疱疹疫苗是一种重组疫苗,疫苗抗原是糖蛋白E,不是病毒本身,因此不会因为接种疫苗而得带状疱疹。
接种以后不良反应的症状大多比较轻,在2~3天可自行消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疼痛(78.0%)、肌痛(44.7%)、疲乏(44.5%)、头痛(37.7%)。接种第二剂和第一剂出现的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
按年龄分析常见的不良反应,在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88.4%、82.8%、69.2%;肌痛的发生率分别为56.9%、49%、35.1%;疲乏的发生率分别为57%、45.7%、36、6%;头疼的发生率分别为50.6%、39.6%、29.0%。大多比较轻微,以疼痛为例,3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0.3%、6.9%、4.0%。
自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开始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以来,接种者反馈的不良反应以接种部位的疼痛为主,个别出现低热,没有进行特殊处理,都已经缓解。
总体来说,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需要评估一下风险获益比,如果风险大于获益,需要慎重,如果获益大于风险,那就值得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