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痊愈后神经痛不止?这是常见后遗症!5大快速止痛法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文案丨健康科普田医生
编辑丨健康科普田医生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剧烈的皮肤疼痛及红疹。而许多人并不清楚,尽管疹子消退,疼痛却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剧烈。

这种情况被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什么疱疹好了,疼痛却挥之不去?有什么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缓解这种疼痛呢?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根源在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神经的破坏。当病毒活化时,它往往沿着神经路径传播,导致神经纤维的损伤。即使皮肤表面已经痊愈,神经的修复过程却极为缓慢,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神经损伤可能是不可逆的。

神经损伤导致的异常信号传导,使得患者即使没有外在刺激,也会感到持续的剧痛。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烧灼感、刀割般的刺痛或持续的钝痛,患者常常感到寝食难安。
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过程中,西医方法通常主打镇痛药物和神经调节剂,而中医则从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角度入手。两者结合,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案。
西医方面,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物等进行治疗,例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信号,减少疼痛传导,从而缓解症状。此外,局部使用的麻醉膏如利多卡因贴片,也能够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暂时缓解神经痛。
中医则强调从整体调理入手,认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邪毒入体、气血不畅所致。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拔罐、艾灸等,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
针灸治疗在缓解神经痛方面,已有不少临床研究表明其有效性。中医药方如柴胡疏肝散、桂枝茯苓丸等,也常用于调理患者体质,帮助恢复神经功能。

1. 药物治疗: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止痛方式。西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能够有效干预神经信号传导,减少疼痛。对于一些患者,医生还可能建议使用低剂量的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影响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帮助缓解慢性疼痛。
而药物治疗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长期服用可能产生副作用,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调整尤为重要。
2. 局部治疗:带状疱疹后的神经痛通常局限于疱疹曾经出现的区域,因此局部治疗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利多卡因贴膏和辣椒素霜是两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利多卡因通过麻痹局部神经,暂时切断疼痛信号;而辣椒素霜则通过耗尽神经末梢的物质P,从而减少疼痛传递。

3.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中的一大特色疗法,其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减少炎症反应,进而达到止痛效果。针刺的部位通常选择患处附近的穴位,如足三里、合谷、太冲等,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感。
4. 神经阻滞疗法: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神经痛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神经阻滞疗法。这是一种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到神经周围,暂时阻断疼痛信号的治疗方法。神经阻滞能够立即缓解疼痛,但其效果通常是暂时的,需要定期进行。

5. 心理调节与康复锻炼: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生理上的挑战,也是心理上的负担。长期的疼痛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一步加剧疼痛的主观感受。

适当的心理调节、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疼痛。康复锻炼如瑜伽、太极等,能够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恢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不能仅仅依赖单一的方法。西医的药物治疗能够快速止痛,但长期服用可能带来副作用,而中医的整体调理见效较慢,但却能从根本上改善体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既能迅速缓解症状,又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康复,是解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理想方案。

就目前的医学研究来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愈率并不高,尤其是老年患者,疼痛可能持续多年。这就提醒我们,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症的有效手段,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应当考虑接种疫苗,降低发病的风险。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顽固,但并非无法缓解。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心理调节,许多患者都能够摆脱疼痛的困扰。我们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无论是药物治疗、针灸、局部疗法还是心理调节,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只有结合多种手段,才能有效地控制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或许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它对生活的影响。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