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每天跳操2小时致肌肉溶解,尿液颜色已变!破裂原因是什么?
近日,浙江绍兴一女子因工作时一直坐着,晚上回家后跟着视频跳操,出汗又舒展筋骨。刚开始的时候,每天2个小时,强度不大,也没出现不适。
然而几天后,该女子加大了运动量,结果下肢肌肉开始出现酸痛。起初她没有重视,直到症状不断加重,尿液颜色变成酱油色,才意识到情况不对。

后经医生检查,该女子血肌酐、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都严重偏高,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随着互联网花样作者的出现,健身操也成了广大女性钟爱的课程之一,而随着参与健身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以及网上与日俱增的肥宅变身模特的励志故事(真真假假难断),一个冷门的医学词汇也不时的见诸报端——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是什么?
横纹肌溶解症又被称为肌球蛋白尿症,是一种内科急症。所谓的溶解,不是说肌肉真的溶解了,而是组成肌肉的细胞破裂了,肌肉细胞承受不了压力破裂死亡,过多的细胞尸体进入血液,产生潜在的健康隐患。

横纹肌溶解在很多人身上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在身体承受范围并不是事儿,观察感觉自己的身体反应,适时地安排锻炼休息即可。
人体上的肌肉很多,主要附着在骨骼上,所以也称为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呈现明暗相间的横纹,所以叫做横纹肌。

而因剧烈不规律运动导致的坏死后的物质,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再从尿液排出,出现红色至棕色的尿。释放出来的东东,对人体有害,可能会引起急性肾损伤!

所以,不要被半真半假、遮掩过半的趋利互联网视频而误导,读书要有自己的认知,而不是一旦拿起手机,自己就倒退成了一张白纸。困了要睡饿了要吃疼了要停这是人类最基本的逻辑,新手期有一两次以后大概一辈子都不会有可观察到症状的横纹肌溶解了。
而经常说的这种横纹肌溶解,是已经到血液中毒的程度了,连续的过量运动,而且不是过一星半点,对于从不运动的人就是突然大量运动,对于经常运动的人就是超量过载运动。
有人是觉得在屋子里运动,再累也没关系,完全错误。

例如在家里跳健身操,打拳击,跳绳,还有过度地举哑铃等等,连续好几天过量运动,完全无视自己身体的各种警报症状,这才会积累到需要看医生的情况。
但也同样请大家记住:肌肉溶解与运动过量的血管爆裂、甚至猝死,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不必过度畏惧运动。
运动要量力而行,在身体有严重的疼痛疲劳现象出现的时候,要暂缓锻炼,不要多次反复重复中高强度的动作,锻炼意义极小还容易伤病,更高的运动水平是要培养的不是直接冲击的,这才是正经的锻炼。
尝试新的运动,或已经太久没有运动,一开始一定要注意运动量和强度,运动前做好充分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运动环境利于身体散热,运动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大家要严肃尊重自己的本能体力去锻炼,只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规律锻炼,便可无事,切勿过度、过猛地折腾自己,也不要因为自己年轻就可以肆无忌惮,往往永久性的运动伤害就来自于年轻人盲目的自信,青春是生命里最珍贵的一段,不要自己玩砸了。
尊重科学逻辑与规律是王道:
未经训练的个体过度劳累是运动事故的主要原因,一项纳入2371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研究中,最常见的相关临床情况包括创伤(26%)、制动(18%)、脓毒症(10%)、血管手术(8%)和心脏手术(6%)。

循序渐进不是说我今天慢跑20分钟,明天慢跑30分钟,而是今天慢跑20分钟,这个月都慢跑20分钟。然后再加,而非直接飙到很高。

我觉着现在很多人贩卖焦虑,把瘦成骷髅、快速运动和自律挂钩。不要太相信网络上的焦虑信息茧房,去正规医院体检,听医生的话,而不是在互联网上看带货恰饭的人给人的焦虑。
所以横纹肌溶解没有别有用心的作者说的那么可怕,大家大可不必陷入效率而害怕运动。
总而言之,生命在于运动,而非突然的猛烈或持续性超越身体极限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