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降脂(胆固醇)药有哪些?
这些年,高脂血症越来越常见。高脂血症有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还有两者均高的混合型血脂异常,当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了也算一型。这些年,我国医学界采取了很多措施防治心血管病,却不见患病率转为下降(出现拐点)。根据流行病学专家调查分析的结果,高脂(胆固醇)血症做了主要贡献。所以,降脂(胆固醇)治疗还是很重要的呢!
下面盘点一下:这些年,我们常用的降胆固醇药。
首先,他汀类。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首选。因为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还能够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的发生和死亡。因此,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核心和基石药物。他汀类药物无效或者不耐受时,再考虑加用或更换其他药物。
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酶而减少胆固醇合成。临床常用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舒降之,辛可),普伐他汀(美百乐镇,普拉固,浦惠旨),氟伐他汀(来适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阿乐),瑞舒伐他汀(可定)、匹伐他汀(冠爽)等,国产药物血脂康是从天然红曲中提取的多种他汀组合,主要成分是洛伐他汀。
他汀药物降胆固醇的强度(降幅)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选用。 不同的他汀代谢途径有所不同,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用。
在剂量相同的情况下,瑞舒伐他汀降胆固醇作用最强,阿托伐他汀次之,都属于强效药物;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属于中等强度,辛伐他汀临床应用时间较长,北京医保甲类(无自付),但由于代谢途径问题,与其他多种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加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不要大剂量;普伐他汀是水溶性他汀,降胆固醇作用略弱一些,但因代谢途径不同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用药安全性较好;血脂康2粒(600mg),每日2次,相当于洛伐他汀20mg~40mg/日;匹伐他汀比较新,剂量为1mg~2mg/日,最大4mg/日,禁忌与环孢霉素同服。
服药时间: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可以任意时间服用,洛伐他汀需要与食物同服,其他他汀药都应该晚餐后服用。
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症状,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肌损害和肝损害。肌损害可以出现肌痛、肌无力、肌炎,严重者可以出现肌溶解;肝酶可以升高或出现伴有胆红素升高的肝损害。这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多出现在特殊体质或合并用药的情况下。另外,西柚汁、饮酒也会影响药物代谢,增加不良反应。
患者在用药前要检查肝肾功能和肌酶,患有胆汁淤积和活动性肝病的患者禁忌使用。用药后没有特殊不适可以不急于化验复查,等到服药后1~2月再复查,如有不适则应及时化验肝肾功能和肌酶。如果肝酶高于正常上限值3倍,肌酶高于5倍就应该停药。
他汀类药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剂量加倍时,药效只能增加5%~6%,而不良反应却会明显增加,所以不能为增强疗效而盲目增加药物剂量。
第2,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药名依折麦布( 益适纯)。这种药主要通过抑制小肠对胆固醇、植物固醇的吸收而降低胆固醇(我们人体内的胆固醇1/3来自饮食)。这类药可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增加降胆固醇作用,也可以用于不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一般5~10mg/日。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腹痛、腹泻等,肌病、肝酶升高比较少见。有一种依折麦布和辛伐他汀的联合制剂,商品名葆至能。依折麦布目前在北京还属于自费药。
第3,多廿烷醇。这是古巴科学家发现的,从甘蔗蜡(甘蔗皮表面的白霜)或蜂蜡中提取出来的长链脂肪醇,可以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和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清除。多廿烷醇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主要适用于老年人,肝功能异常或不耐受他汀类药物的人群,可以和贝特类药物合用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多廿烷醇也属于自费药物,价格也比较贵。
还有,其他。下面这些都不推荐为降胆固醇治疗的一线药物。
胆酸螯合剂。通过对胆酸的螯合作用增加胆固醇的消耗和抑制肠道胆固醇的吸收来降低血胆固醇。药物有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不良反应有便秘,腹泻,腹痛等。
普罗布考,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合成并促进其分解。
近年来,国外又研发了一类降胆固醇新药PCSK9抑制剂,降胆固醇作用明显,也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但是需要注射给药,价格昂贵,国外已经上市,也还在继续做临床研究。
关于降甘油三酯的事,咱们另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