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东西汉时期(4)

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东西汉时期(4)

admin6个月前 (01-15)皮肤科10

二、东西汉时期(公元前202—220年)医药著作简介(4)

【导言】要传承中医药如果连祖先写过的书、读过的书都不知道,谈何传承?谈何发扬光大?更说不上振兴中医药了。因此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必须给予挖掘并发扬光大。上期桃花岛陈药师介绍了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之东西汉时期医药著作《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及其作者的简介,本期介绍东西汉时期医药著作简介之淳于意《诊籍》和卫汛的《颅囟经》

(四)《诊籍》

1、《诊籍》内容简介

《诊籍》是据春秋时代的医家淳于意的医案所编成的。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病案记录,也是我国最早一部医案专著。

《诊籍》中有二十五个病案,具体的是:疽病引发的头痛、气鬲()病(编者注:意思是气聚于胸膈之病)、涌疝(即中下热而涌的疝症,它的症状是大小便困难)、热病气、风瘅客脬脬:音读pāo,通胞即膀胱。瘅,热症。客,中医称风寒侵入为客。指风热侵入膀胱、肺消瘅即肺气热、遗积瘕意思是指腹中结块的病。多由血瘀、气滞、痰积等所致的少腹痛、迵风迵音读dòng,是指饮酒过多引起的一种风疾、风蹶胸满指外界风、寒、湿气侵入体内,逆行于胸上所致的疾病、气疝(由脏腑虚弱,饮食不节,气血不和,寒温不调造成的腹中乍满乍减而痛)、热蹶是指因热邪内闭,内外阴阳格拒所致阻碍阳气流通,而使手足逆冷的病)、

伤脾、龋齿、乳汁不通、伤脾气、蹶(指经气上逆引起的四肢冰凉疾病)、肾痹为骨萎弱不能行走,腰背弯曲或关节肿胀、内寒背痛、蛲瘕读音为náo jiǎ。是寄生虫引起的腹中结块的病、肺伤、中热是一种病证名,即夏季伤暑;也指指心胸中热、痹证、苦沓风(与饮酒中风的漏风病相似的一种病)、牡疝(是疝气病的一种)。

桃花岛陈药师认为从诊籍 所记录的患者身份职位来看, 既有王侯将相、 达官贵人,也有百姓、奴仆、 侍者、 医生等, 说明淳于意的接诊范围较为广泛。 其中, 男性占18例、 女性占7例,涉及内、 外、 妇、 儿、 伤、 口腔、 精神等各科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 25例病案中不是全部治愈, 而是时时失之 , 其中死亡的有10案, 有4则病案预后不好, 而且淳于意对自己主观认识上的失误也如实记载, 毫无掩饰之词, 反映出淳于意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诊籍 中所使用的诊断方法已包括望、 闻、 问、 切四诊法, 尤其注重脉法, 在25则病例中有20例主要通过脉诊进行诊断。 其中一案讲到齐国的淳于司马患病,每日泄数十出 , 泄下情况非常严重,淳于意仔细诊脉后认为他是饱食之后又驱疾行走, 伤及胃肠所致, 嘱其为火剂米汁饮之。

有个叫秦信的医生听后哈哈大笑,认为淳于意诊断错误, 断言淳于司马在九日后会死掉。 过了九天, 患者不但活着而且在淳于意的调治下痊愈了。淳于意之所以能把这个大便频泄的患者治好, 就是根据其脉象做出了正确的诊断。从诊籍 所记述的25例病案中可以看出,每案都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其治疗方法和剂型亦颇为丰富。 在治愈的15个案例中, 就有内服、 外用、 针灸、物理疗法等几种治法。 其用药已涉及多种后世常用药物, 如用苦参汤治龋齿、 用药酒祛风、 用芜花驱虫、 用莨菪止痛、 用硝石逐瘀、 用熏药祛寒、 用冷敷泻火等,这些治法至今仍为中医界所习用。

而诊籍 中所提到齐太医所用的半夏丸 则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使用丸药的记载。诊籍 为后世研究淳于意的医学成就、 医学思想提供可靠的医史文献资料,在我国医药史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医学家淳于意

2、《诊籍》作者简介

《诊籍》的作者是春秋时代的医学家淳于意。又名仓公,姓淳于,名意,约生于公元前206或216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山东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淳于意曾经是齐国国都粮仓的主管官,即太仓令,简称仓公, 在公元前180年辞去官职,受学于临淄的公乘阳庆,当时公乘阳庆已年过七十,他让淳于意把过去所学的医方都丢弃,将自己珍藏的《黄帝内经》、扁鹊的《脉书》、根据五色诊断疾病、判断病人预后的方法以及药物方剂等书传授于他。

在司马迁《史记》 中撰写扁鹊仓公列传 首次记载了与扁鹊齐名的一代名医仓公的临床医学事迹,传记中体现了仓公的精湛医疗技术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淳于意曾任齐国太仓令,淳于意除了《诊籍》这本医案外,还有《脉书》、《上经》、《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药论》、《生死秘要》一卷等著作

司马迁《史记》中对淳于意是这样记载的:初,淳于意就光(编者注:春秋时期的名医公孙光)家求学,光悉以教之,曰:‘所授妙方,子无以教人。’意曰:‘得禁方,实幸甚,死不敢妄传。’光曰:‘尔后必为国工,吾方尽矣。临淄阳庆,其方甚奇异,吾不如之,可谨事之,必得其方。’意遂辞光而事庆(编者注:指春秋时期的名医阳庆)焉。又载: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淄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得见师临淄元理公乘阳庆。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悉受其禁方。

3、《颅囟经》内容简介

《颅囱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也是最早提出小儿体质属纯阳之体学说著作。《颅囱经》首次记载了用烙法断脐预防小儿脐风,是南宋创制烙脐饼子的基础。《颅囱经》对惊、痫、疳、痢、火丹等病叙述详细,并附加方药。

《颅囱经》在病因及治疗上尤多创见,如对小儿骨蒸(也称佝偻病)病因,东汉之前都认为是肾气不足造成,而《颅囱经》则认为是因营养不良造成。《颅囱经》对后世儿科医家影响颇深,为我国儿科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史·方伎传》及《艺文志》始载的《师巫颅囟经》这本著作一般认为是唐末宋初医者托名师巫而作,明代以后就佚失。现在我们所见的《颅囟经》是以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取出来作为底本,配合浙江海宁陈鳣家抄本为主校本,以清光绪四年丁氏当归草堂刻本为校本进行整理而成,现存版本为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颅囱经》全书分为二卷,上卷记述了小儿脉法、病证、惊痫癫证治,疳、痢证治,并对其相关证候进行详细的论述;下卷记述了火丹证治、杂症等15候,治疗多以秘方为主,计16证19方。《颅囱经》在清朝乾隆进行重刻并有清代学者浙江海宁陈鳣写的跋。

4、《颅囟经》作者简介

关于《颅囟经》的作者史上还有争议,一说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撰传,理由是《宋史·方伎传》及《艺文志》载《师巫颅囟经》这本书;另一说是《颅囟经》作者是卫汛,有的史书也称卫沈或卫沉,传说卫汛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弟子,河东(今属山西)人。理由是据史书记载,卫汛著有《四逆三部厥经》、《妇人胎藏经》、《小儿颅囟方》等书,但都已佚失,而其《小儿颅囟方》还有若干条文存载于明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中,后有人从《永乐大典》辑出并刊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39538

“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东西汉时期(4)” 的相关文章

脱发患者应做哪几项检查脱发的五项医学检验

脱发患者应做哪几项检查脱发的五项医学检验

就诊前的准备工作 而为了帮助患者尽快确诊,医生建议患者,在就诊时最好2天没洗头,收集1天脱落的头发(注意一定是所有脱落的头发,包括长短粗细的正常梳头脱落的头发),来之前了解一下有血缘...

青少年注意:古书上早有记载治疗脱发的方法,一招见效

青少年注意:古书上早有记载治疗脱发的方法,一招见效

对于脱发,是当代大多数关心的一个话题,对于护发你们知道多少知识?经常脱发,你知道哪些有效的小偏方?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护发和治疗脱发的小知识,咱们一起往下看!...

14岁少年走进脱发门诊,“脱发一族”为何越来越年轻化?

14岁少年走进脱发门诊,“脱发一族”为何越来越年轻化?

橙柿互动 记者 吴双 通讯员 陈岩明 吴煜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2.5亿人正饱受脱发的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 除了脱发人群广泛,被脱发...

“医”探究竟|正常人每天脱发多少根?数数你超了没

“医”探究竟|正常人每天脱发多少根?数数你超了没

秋冬季一到,很多小伙伴秃然发现自己掉头发掉得更加厉害了,你属于脱发人群吗? 据统计我国有2.5亿以上的脱发病人,脱发日渐呈低龄化趋势,90后已超过80后成为受脱发问题影响的最主要人群...

利尿剂螺内酯在痤疮、雄激素性脱发等皮肤病的临床拓展应用

利尿剂螺内酯在痤疮、雄激素性脱发等皮肤病的临床拓展应用

利尿剂螺内酯在痤疮、雄激素性脱发等皮肤病的临床拓展应用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健康频道!今天,我要聊的是利尿剂螺内酯在痤疮、雄激素性脱发等皮肤病中的临床拓展应用。你可能会惊讶于这个传统...

头发油腻,掉发多?几味不起眼的中药,去油腻,助生发!

头发油腻,掉发多?几味不起眼的中药,去油腻,助生发!

头皮油腻掉发多?可能是湿气太重了!中医来支招,助你祛湿生发。 大家好,我是彭医生!你的头发是不是总是油光锃亮的,头皮上还容易长红肿的小疙瘩,头发还大把大把的掉,发量越来越少,这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