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中药】活血化瘀药

【中药】活血化瘀药

admin6个月前 (01-17)皮肤科19

点击

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含义

活血化瘀药是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

什么叫瘀血呢?

作为人体的一种物质,现代医学和中医对于血的认识是一样的,都是血管里面运行流动的红色液体,只不过中医是从宏观角度,没有进行微观的了解。

血液的运行功能失调了就会产生瘀血证。

对瘀血证的解释,首先,什么叫瘀?

在早期的中医文献里面瘀血证是用淤积的淤,它是从自然现象中观察到了再引用到中医当中的一个用语;

这个淤其实就是河流或者水沟被固体物堵塞了,所谓的淤积、淤阻,比如说小河被泥沙淤积了,所以早期的瘀血也用这个淤字。

对瘀最早的解释,比如《说文解字》说瘀就是积血也。血液在血管里面淤积了,不能正常地运行了就叫瘀或者瘀血。

后来发现瘀血不一定都在血管里面,血管外面也可能有瘀血,所以后人又加以补充:瘀血也包括了离经之血,就是说它逸失于血管之外,淤积在脏腑组织之间,也叫瘀血。

在中医文献里面对瘀血的解释是:一、积血,二、离经之血。淤积可以在血管内部,也可以在血管外边。

造成瘀血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血液本身的原因,如果动力不足了,血液的运行推不动,比如说气虚、气滞可以造成瘀血。另外血液变浓稠了,如王清任说的煎熬成块,《黄帝内经》说的遇寒则凝,都是说血液本身失常了;

二是包括了血管方面的原因,比如说《黄帝内经》说的血脉绌急,其实就是血管挛急或者功能不正常了,也会造成瘀血。

它有血液方面的原因,有血管方面的原因,最后淤积在血管里或者血管外,都可以称为瘀血。

活血化瘀是针对血管,让它恢复正常功能,使血流变得比较通畅,即通利血脉,这是指作用偏于在血管方面。

促进血行是主要在血液方面,恢复血液正常的流动性。

消散瘀血是指通过通利血脉促进血行,也可能是指血管内的积血,或者是指血管外的离经之血得到消散,从而治疗瘀血证。

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滞,是对活血化瘀进一步的简单说明。

功效与主治

基本功效是活血化瘀,其中作用比较缓和的,在文献当中也有用和字的;作用比较强的,和行气药一样,有的比较峻猛,容易耗伤正气,这类药的功效叫破血。

化瘀很常用的有祛瘀;使瘀血消散,可以叫消瘀,也可以叫行瘀;作用强一点也可以叫逐瘀。

所以活血化瘀药当中,不管是活血或者化瘀,动词的变化是非常多的,可以按照自己用语的习惯不加区别。只有逐瘀和破血是作用比较强的一些药,历来是限定在一部分特殊药当中使用。

瘀血证在古代文献里面用的相对要少一些,有把瘀血叫老血、死血、干血、宿血、坏血等。其实都是瘀血的意思

临床所见到的瘀血证,可以出现在内外妇儿骨伤等多种临床学科的很多病证当中。所以它的临床表现也是比较复杂的,比较重要的比较常见的四方面临床表现。

第一,瘀血阻滞,血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一般的瘀血证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且这种疼痛往往固定不移,不像气滞的疼痛游走、走窜,是一种刺痛、闷痛的感觉,和气滞的胀痛有差异,疼痛是辨证时瘀血证最常见的症状。

还有麻木,麻木是由于瘀血阻滞,肌肤得不到充养出现的一种症状,有的瘀血证可以出现。

第二是体内有癥块,根据中医理论,无形之气是不能结块的,有结块也容易消散。凡是体内出现了坚硬的、固定不移的、经久不散的结块,一定是有有形的血或者痰,所以有形的肿块一般是瘀血或者痰凝,或者痰瘀互结而引起的。

第三,出血,血脉瘀滞容易导致血脉的破损,可能出现瘀滞性的出血。另外就是身体很多部位可以出现瘀斑、瘀点,瘀斑、瘀点其实就是离经之血,皮下出血形成的点状或者片状的积血。此外,舌头一般比较紫黯。

当然不同的学科里面可能瘀血证的表现还会有很多的差异,比如说妇科病的瘀血证,除了引起疼痛,有的舌质紫黯等,可能还影响月经;如果瘀血阻滞在心窍,可以导致心神不宁,所以非常复杂。

对于不同的活血化瘀药通过活血化瘀所收到的疗效也有一些差异。有的是偏于止痛,有些是偏于调经,有的是偏于治疗外伤,有的是偏于治疗癥瘕结块。

所以,活血化瘀药就分为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

性能特点

活血化瘀药的药性没有规律性。

血遇寒则凝,所以寒邪凝滞,血脉凝涩是导致瘀血的重要原因。

但是瘀血证也可以由热邪所引起,古代的中医文献里面,尤其从《黄帝内经》开始,主要强调了寒凝血瘀,后来随着临床的发展,就发现有的瘀血证不完全是寒邪所引起;

以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当中就有了很著名的观点,认为人体的血液可以煎熬成块,所谓煎熬就是热邪进入了血液。

比如说温热病热入营血,往往就会产生瘀滞,所以这对于温热病的治疗应该是一个开创性的成果。

西医学认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用活血药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所以中医治疗温热病,活血化瘀药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瘀血不是寒凝,而是热邪灼耗了血液中的阴液,血液相对变的比较浓稠,黏度增加了,它的运行就困难,所以出现瘀血,当然不是真正完全成了块状,应该理解成比较黏稠,流动性差。

由于瘀血的产生可能是受寒,也可能是热邪的煎熬,所以有的活血化瘀药就是温通血脉能够消散寒邪的,有的就是能够清除血脉当中的热邪,因此有的是偏温的,有的是偏寒的,所以它们的药性没有规律性。

但大多数是偏温的,我们只需记住偏寒的几种,比如说丹参、郁金益母草是偏寒的。

但是活血化瘀药之外的其他类的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中,基本上都是偏寒性的。

如清热解毒药当中的大血藤、败酱草是长于治疗肠痈的,它本身就是清热解毒药,当然是寒性的。

泻下药当中的大黄,苦寒攻下的,它也是活血化瘀药。

另外清热凉血药当中的牡丹皮赤芍药紫草能凉血又能活血祛瘀。

利尿通淋、利胆退黄的虎杖也是活血祛瘀药,也是寒性的。

活血化瘀药的药味,一般来说都应该有辛味。辛能行、能散。辛是表示散和行的作用特征,活血祛瘀就是行和散的特点,主要是行,行包括了行血,行血也就是活血

但是对于活血化瘀药来讲,它们的真实滋味有一部分是辛香、辛辣的,比如说川芎、郁金等,历来都是辛味

但是有比较多的活血化瘀药,它们的真实气味没有香气,也没有辛辣的刺激味,古人就根据苦能泄、能燥(五味当中的苦能泻是清泄、降泄和通泄),说泄当中还包括了破泄,表示它有活血化瘀作用。

所以不少活血化瘀药又有苦味,其实这样的活血化瘀药本身都有一定的苦味,苦与性能和性状是双关的。

外活血祛瘀药当中又有一些是动物药,尤其是昆虫类的,这些药物常常用于治疗癥瘕,前人又给这些药添上一个咸味,当然这个咸味与动物本身血肉之品的真实滋味是有关的。

更主要的是,前人引入了咸入血的理论

像清热凉血药当中最有名的犀角,现在的水牛角或玄参这些药,在一些文献里面都是有咸味的。所以温病学家对清热凉血这种治法,他不说清热凉血,只说治以咸寒。

至于归经,心主血脉,肝藏血。瘀血一方面因为是心主血脉的功能降低了,失调了,血脉淤阻。另外,肝的藏血功能太过,所以李东垣就说血必归于肝,恶血就是瘀血。

所以归经就是心、肝,尤其是肝,前人更加重视。

另外,作用的趋向。活血化瘀药是使缓慢的能够流畅,凝结的能够消散化解,所以这一类的药作用趋向是微微的偏于升浮。

从狭义的毒性来讲,有少数有毒的药物,如马钱子、桃仁、水蛭、土鳖虫,要特别注意。

配伍应用

一是针对寒热为主的邪气,活血化瘀药同样适用。

寒凝血瘀的配伍温里药,尤其是温经散寒药。如桂枝肉桂都长于入血分而能够温通血脉,它本身不是活血化瘀药,但是能够增强活血化瘀药对于寒凝血瘀的治疗作用。

如果是热邪煎熬成块,热灼血瘀,或者瘀热互结,既有瘀血又有热邪的要配伍清热药,清热药当中首先选的就是清热凉血药,因为它是作用在血分的。

第二是根据正虚,与瘀血相关的正气亏虚应该说气血阴阳都有关。阳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血以载气,气以运血,所以阳气亏虚,动力不足,就容易产生瘀血。阳气亏虚了就要温补阳气。

血本身属阴,阴精不足包括了阴血亏耗,也容易引起瘀血证。这就是张景岳所说的虚滞,血虚本身血液不足,它运行的速度也会缓慢;

就像水沟里面的水,水多的时候流速就比较快,水越来越少,流速就越来越慢,所以古人把它叫做一种虚滞。

血当中也有阴津,阴津少,血就比较浓稠,也不容易流畅,也会出现这种虚滞,所以瘀血证常常会有阴血亏虚,需要和补阴、补血的药配伍,对于正虚,气血阴阳都常见。

另外,就是根据一些主要的症状进行特殊的配伍,在瘀血证中,最主要的、最有规律的是气滞,气是血的动力,气不流畅了,不能有效地推动血液运行,这就叫做气滞血瘀,所以一般的活血化瘀方剂里面,都可以加上一定的行气以增强化瘀的作用。

还可根据治疗的不同证候,比如说瘀血出现在疮痈肿痛,可以配伍清热解毒药;

出现在风湿痹痛,风寒湿邪影响了血液的流畅,可以和祛风湿药同用;

如果是痰瘀互结,可以配伍化痰药或消痰药;

如果是妇科病月经失调,可以配伍其他的通经药或者调经药,如香附当归等;

如果是癥瘕积聚,可以配伍软坚散结药;

如果瘀血阻滞心窍而导致了心神不宁,也可以配伍宁心安神药。

使用注意

第一,因证选药,就是根据不同的瘀血证选最佳的活血祛瘀药。

比如说疼痛为主的瘀血证,就选长于活血止痛的药物;

如果是月经失调为主的瘀血证,就选长于活血通经或者活血调经的药物;

如果是外伤的瘀血证,就选长于活血疗伤的药物;

果是癥瘕积聚,就选长于活血消癥的药。

另外还可以根据瘀血证的寒热选药,寒凝血瘀的就选温性的温通的活血化瘀药;瘀热互结的就选偏寒凉的、兼有清热凉血作用的活血化瘀药,如牡丹皮、赤芍等。

第二,证候禁忌。孕妇、月经多的一般要禁用或者慎用活血祛瘀药,尤其是活血祛瘀药当中比较强的破血药,容易伤胎、堕胎,孕妇是禁用的。

出血而无瘀血者应当禁用,一般来说活血化瘀药会加重出血,尤其是作用强的活血化瘀药,比如水蛭就会影响人的凝血功能,凝血功能降低了以后更容易出血,所以出血证没有瘀血的也不宜使用活血化瘀药。

第三,中病即止。就是说该用活血化瘀药也不要太过,因为在中医的八法当中,活血化瘀属于消法的范畴,凡是消法使用的药物一般都会耗伤正气,或者说耗伤气血。

活血化瘀药也会耗伤正气,过用了就会对正气造成影响,因为活血化瘀实际上是加强了功能活动,功能活动就要有物质基础来支撑,消耗多实际上消耗的就是机体的正气,所以需要中病即止。

本文来源:《中医名家名师讲稿-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张廷模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学习中医

我们一起努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41297

“【中药】活血化瘀药” 的相关文章

产后掉头发,一抓一把,5个问题了解产后脱发,教新妈妈如何预防

产后掉头发,一抓一把,5个问题了解产后脱发,教新妈妈如何预防

文丨京妈说,原创内容。 生娃养娃,真心是件痛并快乐的事情。孕期的辛苦就不说了,和宝宝出生后的各种辛苦相比,都不值一提。 宝宝出生后,要没日没夜地频繁的喂奶、换尿布、洗屁屁……...

19岁男生脱发,医生找到根源!用药内服外涂,改善明显拯救秃头

19岁男生脱发,医生找到根源!用药内服外涂,改善明显拯救秃头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基本信息】男,19岁 【疾病类型】雄激素源性脱发 【治疗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掉发、脱发离不开这四个方面!分享一个治肝郁型脱发的经典古方

掉发、脱发离不开这四个方面!分享一个治肝郁型脱发的经典古方

头发的生长与肾气和精血的盛衰关系密切,所以望发可以诊察肾气的强弱和精血的盛衰。正常人发黑稠密润泽,是肾气充盛,精血充足的表现。如果对于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来说,脱发不仅影响外在形象,还可能是体内...

雄激素性脱发是因为体内的雄激素太高吗?

雄激素性脱发是因为体内的雄激素太高吗?

提到脱发,很多发友对雄激素性脱发并不陌生,也有一些发友到医院检查,医生明确诊断为雄激素性脱发。可是,有发友向小编提出疑问,甚至质疑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总大把地掉头发?可能“暗示”身体得了4种病,做好3点缓解脱发

总大把地掉头发?可能“暗示”身体得了4种病,做好3点缓解脱发

掉发是现代人的一大困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面临着脱发的这一难堪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到了冬季,天气干燥,掉头发的现象更为严重,无论是洗头还是梳头,都会弄得满地头发。但...

熬夜掉发多先别急,做好6件事常吃7物让头发“走”的慢一点!

熬夜掉发多先别急,做好6件事常吃7物让头发“走”的慢一点!

现代生活中,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规律等原因,熬夜已成为许多人的常态。然而,长期熬夜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头发大量脱落,让人倍感困扰。那么,面对熬夜引起的掉发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