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中皮肤病中西医诊断的解释,有需要的直接保存,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提到了内者内治,外者外治,意思是说内脏的疾病通过内治,外部的病症则通过外治来治疗。虽然这个概念在历代医书中都出现过,但最初并没有明确的定义,直到清朝中期,《急救广生集》和《理瀹骈文》出版后,外治理论才逐渐成型,并且到了那个时候,中医外治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非常高峰的阶段。
至于中医外治的定义,简单来说,它是相对于口服药物(内治)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大辞典》对外治法的解释是:所有除了口服药物之外,通过体表或从体外进行的治疗方式。这样讲虽然笼统,但也能大致了解外治包括什么。不过,这个定义还存在些问题,像是中药注射、静脉滴注这些方式,按照这个定义也算外治,但这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外治有点区别。
一些专家,如吴震西和朱连学,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外治应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外治不仅包括药物、手法、器械等应用在体表的治疗方法,还可以包括像音乐疗法、体育疗法这些更广泛的方式;而狭义外治则是专指通过药物、手法或者器械直接作用于体表皮肤或粘膜的治疗方法。现在一般说的外治,基本上指的是狭义外治。
关于外治的几个特点,首先要明确的是,外治和外治法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外治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外治的理论和临床,还包括药物、器械等工具的使用;而外治法只是单指治疗的方法。也就是说,外治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外治法则是这个学科的一部分。
另外,外治中的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所有从体外进行的治疗都算外治。例如,单纯的注射药物从外治疗,但并不算外治,而像穴位注射就属于外治,因为它的治疗机制不同。
中医外治的前提是必须遵循中医学的基本原理。所以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比如声光电磁等,只要能够符合中医理论,也可以算在中医外治的范围内。
此外,中医外治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学说,没有这一理论的支持,中医外治就像没有根基一样,难以成立。
最后,中医外治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和补充。因此,它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领域。比如,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在药物制剂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进步,都给中医外治带来了新的突破,也使得中医外治能够与现代医学接轨,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