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疼得快崩溃?专家教你3步迅速消肿止痛!建议收藏
那天深夜,我正准备关上诊室的门,突然接到一个焦急电话:刚做完拔牙手术的小王(化名)脸颊肿得像个面包,疼得直冒冷汗,甚至无法正常说话。由于他的体质较特殊,术后肿胀来得又猛又急,他家人担心得不行。赶到急诊室时,小王的脸几乎难以辨认轮廓,嘴巴也只勉强能张开一点。看到这样的情形,我意识到情况不容耽误,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很多人以为口腔或者牙科手术后,肿痛就是自然现象,忍忍就过了。其实不然,如果处理不当,小小的术后肿痛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一、术后肿痛的原因及影响
口腔或牙科手术后出现肿胀和疼痛并不少见。主要原因包括:
手术创伤:牙龈或口腔黏膜的切开、缝合会产生组织损伤,引起局部水肿。炎症反应:局部细菌、创口感染或体内免疫反应,会加剧肿胀和疼痛。个人体质差异:有些人对创口刺激更敏感,可能出现过度的炎症反应。术后护理不足:如果没有及时按医嘱进行冷敷或用药,肿痛也会加重。
据统计,拔牙后发生中度以上肿痛的患者约占15%至20%,一些复杂骨阻生牙或颌面外科手术后,出现较严重肿胀和持续疼痛的概率更高。如果不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疼痛加剧不仅影响进食、睡眠,还可能诱发更严重的感染或其它并发症。
二、常见误区:忍痛和误用药物
很多患者和家属在面对术后肿痛时,会陷入一些误区:
忍忍就好:部分人认为术后疼痛不可避免,能忍就忍。但事实上,过度忍痛会引发焦虑和失眠,甚至加重机体应激反应,导致创口恢复缓慢。随意购买止痛药:一些人盲目使用退烧止痛药或外用药膏,希望迅速缓解肿痛。其实,普通解热镇痛药对于口腔手术后肿痛效果有限,而且可能掩盖某些潜在感染迹象。不按时复诊:很多人在术后疼痛稍有缓解就懈怠,不再复诊,导致伤口未愈合或潜在感染被忽视。对比正确做法:遵医嘱、选择恰当的药物和护理方法,可以显著缩短肿痛持续时间,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三、正确的术后消肿止痛方法
1. 冷敷和热敷的交替使用
术后24小时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冷敷。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少渗出,从而缓解肿胀。术后24小时后:若仍肿痛明显,可在医生建议下进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散瘀血和水肿。2. 注意休息和抬高头部
平卧时:适当抬高头部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面部和口腔的水肿。避免剧烈运动:激烈运动会导致血液循环加快,肿胀加重;同时也易使伤口裂开,造成二次创伤。3. 口腔清洁和饮食调整
保持口腔卫生:用温盐水漱口或使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液,避免食物残渣滋生细菌,防止感染。饮食清淡:术后前几天应当以温凉、软质或流质食物为主,避免吃过硬、过烫、过辣的食物。禁烟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伤口并影响愈合,酒精则可能增加局部刺激或与药物发生不良反应。4. 适度使用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既能减少炎症,又可缓解疼痛。其它辅助药物:如果创口感染或发炎比较严重,可能需要短期抗菌药物。但要确保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四、用药提示:菠萝蛋白酶肠溶片的辅助作用
在面对术后肿胀时,很多人会考虑额外的辅助消肿药。比较常见的选择是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这种药物可以帮助分解炎性渗出物,减轻水肿,但要注意它与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并不相同,我们在此推荐的是菠萝蛋白酶肠溶片。
五、警示与反思:延误处理的风险
回到开头那个案例,小王因为没有及时进行冷敷、休息和合理用药,导致肿胀迅速加重。当时他家人也自行给他服用了一些不对症的止痛药,结果症状并未得到有效缓解,甚至连夜加剧。如果他们能在手术后第一时间遵照医嘱,或提早咨询医生,或许就不会出现深夜紧急就诊的情况。
对比那些及时处理的患者:多数人在48小时内肿胀便开始缓解,术后3~5天疼痛也会明显好转,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所以及时的干预和正确的护理非常关键。
六、实用建议与总结
配合医生,遵循医嘱:无论是牙科小手术,还是较为复杂的颌面外科手术,都要定期复诊,报告任何异常症状。合理护理,避免过度忍痛:术后要按时冷敷/热敷,不要讳疾忌医,一旦疼痛加剧或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复查。合理选择药物:在专业建议下,必要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菠萝蛋白酶肠溶片来减轻肿痛。千万别因为名字相似就拿错,要记得它不是复方菠萝蛋白酶肠溶片,而是菠萝蛋白酶肠溶片。关注饮食和休息:减少刺激性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量,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恢复能量。术后肿痛并非小事,处理不当可能诱发感染或加重术后并发症。通过正确的护理、及时就诊和合理用药,大部分患者可以顺利度过术后恢复期,避免夜半紧急奔赴医院的惊险场景。愿我们都能对术后肿痛有更多了解,远离忽视带来的风险。若身边有人正经历同样的烦恼,也请及时提醒他们:科学的消肿止痛才能让创口尽早痊愈,生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