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血行不畅,一个方子,把阳气补回来,血管畅通无阻
最近诊室里有很多血管堵塞的患者,他们来看诊的时候都疑惑自己的血管为什么会堵塞。

血管,作为身体内的重要通道,负责输送血液和养分到全身各处。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等,血管常常面临堵塞的威胁。
那么为什么血管这么容易堵塞呢?这还得从根说起。
在中医理论里,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它如同自然界的太阳,温煦着全身,推动气血运行。一旦阳气不足,就像自然界失去了阳光的照耀,变得寒冷凝滞。
人体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需要阳气的温通作用,阳气不足,血行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滞,逐渐形成瘀血,堵塞血管。就好比冬天的河流,气温降低,水流动就会变慢,甚至结冰阻断河道,血管堵塞也是这个道理。
曾经接诊到一位李先生,68 岁。他经常感觉肢体发凉,尤其是双腿,像泡在冰水里一样,而且走一段路就会觉得腿部酸痛,必须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走。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检查后,被诊断为下肢血管堵塞。
我发现他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象沉细,这是典型的阳气不足之象。
结合他的情况,我判断他的血管堵塞是由于阳气亏虚,血行不畅导致的。
我针对他的情况,为他制定了一个以补阳气、通血脉为主要思路的方剂:
【制附子(先煎),桂枝,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炙甘草。】
方解如下:
补阳散寒:制附子为君药,其性大热,能峻补元阳,驱散体内的寒邪,为阳气不足者迅速补充阳气,使体内阳气充足,血液有足够的动力运行。桂枝为臣药,辛甘温,能温通经脉,助附子温阳散寒,二者相伍,温阳通脉之力更强。
补气生血:黄芪大补元气,气能生血,又能推动血行,使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有力。当归养血活血,与黄芪配伍,气血双补,补充因阳气不足而亏虚的气血。
活血化瘀通络:川芎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能行血中之气滞,助当归、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使瘀血消散,脉络通畅。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之力较强,直接针对血管内的瘀血,把它化掉,恢复血管的畅通。
地龙通经活络,善于走窜,增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
他按照这个方子坚持服药,同时生活上,我叮嘱他注意保暖,适当运动。
在调理过程中,根据他的情况变化,我对方子进行了适当调整。
比如,随着肢体发凉的情况有所缓解,逐渐减少附子的用量。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他的肢体温度恢复正常,行走时腿部酸痛的情况也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每个人的体质和情况都不一样,方子不能随便用,一定要进行专业的辨证论治,千万不能自己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