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骨寒入髓?中医一味药,补足阳气,祛寒祛湿!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身边总有一些人手脚冰凉,穿得比谁都厚,还是喊着冷得钻心。有人甚至觉得寒气已经渗透到骨头里,仿佛整个人都透着一股阴冷。你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怕冷?其实这可能是阳气不足的信号。

很多人以为冷就多穿点,甚至靠空调、暖气取暖,却不知真正的冷,是从身体内部透出来的。中医常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意思是,阳气就像太阳,支撑着生命的温暖,一旦亏损,身体就会变得寒凉、虚弱,甚至容易生病。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阳气不足的人,往往不只是怕冷,还经常疲惫无力、胃口不好,甚至容易感冒、腹泻,女性还可能出现宫寒、痛经? 这可不是小毛病,而是身体在向你求救!如果任由阳气流失,寒湿趁虚而入,日积月累,寒气甚至会入骨,让人从内到外透着一股病态的冷。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明明已经阳虚了,却浑然不知,等到身体亮起红灯,才开始慌张补救。其实中医早就有妙方,一味药就能帮你补足阳气,赶走寒湿,让身体重新焕发生机!
阳气不足,身体会发出这些求救信号!
很多人对阳气不足没有概念,觉得只是体质问题,不痛不痒,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阳气亏虚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严重。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以下情况,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1. 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怎么捂都暖不过来。这不是衣服穿得少,而是体内阳气不足,血液循环变差,导致四肢供血不足。
2. 早上起床特别困难,白天精神不济,总觉得累。这说明气血运行不畅,身体就像一辆老旧的汽车,启动困难。
3. 容易腹泻、胃寒,吃点凉的就拉肚子。 这是阳气虚弱,脾胃运化能力降低的表现,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营养吸收。
4. 女性痛经、宫寒,男性容易腰膝酸软,甚至性功能下降。中医认为,肾阳不足会导致生殖系统功能下降,长期如此,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5. 经常感冒,免疫力低下,稍微吹点风就鼻塞流涕。阳气不足,正气亏虚,身体的防御墙自然会变得脆弱。
如果你中了三条以上,那你就不能忽视了,说明你的阳气已经开始透支,需要及时调理!
阳气不足的根源,很多人都忽略了!
很多人以为阳气不足只是天生体质问题,但其实后天的不良习惯才是导致阳气亏虚的罪魁祸首!你是不是经常熬夜?长期吃生冷食物?整天坐着不动?这些都会无形中消耗你的阳气。
1. 熬夜,是伤阳的头号杀手! 中医讲人卧则血归于肝,晚上是阳气休养生息的时间,长期熬夜,阳气得不到恢复,久而久之就会亏虚。
2. 爱吃冷饮、生冷食物,脾胃阳气被灭火。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长期吃生冷,寒气入侵脾胃,消化功能变差,阳气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3. 缺乏运动,阳气生发受阻。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阳气。但现代人久坐不动,导致阳气沉滞,血液循环不畅,身体越来越寒凉。
4. 情绪低落,阳气受损。 中医讲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阳气也会受损,导致身体越来越虚弱。
一味药,补足阳气,祛寒祛湿!
很多人一听到补阳气,就想到吃羊肉、喝姜汤,但其实中医有一味药,补阳效果更胜一筹,那就是附子!
附子,被誉为阳中之阳,是最强的温阳药之一。 它的作用就像给身体点燃一把温暖的火,让阳气重新旺盛起来。中医认为,附子能温补肾阳、回阳救逆,特别适合阳虚怕冷、四肢冰凉、肾阳不足的人。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附子含有乌头碱等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代谢速率,增强抗寒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有一定毒性,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安全使用,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忌自行乱用。
除了附子,日常如何养阳?
1. 早睡早起,顺应阳气生发。 不熬夜,是最简单的养阳方法。晚上11点前入睡,让阳气得到充分恢复,第二天才有精神气。
2. 饮食多温补,少吃生冷食物。羊肉、桂圆、红枣、姜茶,都是温阳的好食物。可以试试红枣桂圆姜茶,暖胃又补气血。
3. 适量运动,促进阳气流动。太极、八段锦、散步、快走,都是不错的选择,坚持运动,阳气才不会被憋住。
4. 早晨晒太阳,吸收天地阳气。 早晨的太阳阳气最足,多晒晒,能帮助体内阳气生发。
5. 情绪稳定,避免大悲大喜。好的心情能护住阳气,过度焦虑、抑郁,都会损伤阳气。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养好阳气,才能真正拥有健康的身体!不要等到身体冷到骨头里,才想到补救,趁现在,好好调养,让身体重新焕发活力吧!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
3. 《本草纲目》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健康养生指南》
5.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附子对人体代谢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