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补阳气的方子,鼻炎体寒的孩子,用对了,手脚暖了鼻炎缓解了
鼻炎频繁发作且伴有体寒畏冷症状的孩子,通常反映出其体内阳气相对不足,因此更容易受到寒冷侵袭,进而诱发或加剧鼻炎的反复发作。这类孩子往往面色苍白、四肢偏凉、畏寒怕冷,且免疫力较弱,容易感冒。中医在调理这类孩子时,通常会注重从内在改善体质,以减少鼻炎的发作。

小杰,一个8岁的男孩,长期饱受过敏性鼻炎的困扰。每当季节变换或气温下降,他就会鼻塞流涕,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此外,他还伴有明显的体寒症状,手脚常年冰冷,即便在温暖的室内也难以回暖。家长为此忧心不已,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
接诊后进一步详细的询问以及查体:
望诊:小杰面色苍白,舌苔淡白,鼻粘膜充血,伴有清水样鼻涕。闻诊:呼吸声重,鼻塞时伴有轻微喘息声。问诊:家长反映孩子平时畏寒怕冷,食欲不振,夜间易醒,睡眠质量差。切诊:脉象细弱,手足凉,腹部温度偏低。综合四诊结果,判断小杰的鼻炎与体寒症状根源在于阳气不足。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阳气不足则机体功能减弱,易受外邪侵袭,导致鼻炎反复发作,且体寒症状明显。
基于上述诊断,决定采用温阳散寒、通窍止涕的方剂进行治疗。开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整个方组包括麻黄(先煎去上沫)、黑顺片(附子)(先煎一小时)、细辛、辛夷、白芷、生姜、炙甘草等组成。
此方中,麻黄与附子相伍,温阳散寒之力强;细辛助麻黄散寒通窍;辛夷、白芷则专于通鼻窍;生姜温中助阳;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同达到温阳散寒、通窍止涕的目的。
首次服药后,小杰的家长反馈,孩子当天晚上手脚就开始变暖,鼻塞症状明显减轻,夜间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一周后复诊,小杰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面色红润,舌苔转为薄白,鼻粘膜充血减轻,鼻涕减少。
鉴于症状改善,我们对方子进行了微调,以巩固疗效。原方用量配比减少用量的同时,增加了黄芪和炒白术,旨在补气健脾,从根本上增强体质,预防鼻炎复发。
经过连续两周的调理,小杰的鼻炎症状完全消失,手脚温暖,体质明显增强。即使在气温骤降的天气里,他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不再受鼻炎和体寒的困扰。家长对此非常满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中医提醒,后续仍需注意调养,以防病情反复。虽然小杰的症状已经得到有效缓解,但阳气不足体质的改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调养与呵护。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小杰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劳累,以养阳气。饮食上宜温补,可适量增加羊肉、牛肉、生姜、大枣等温性食物的摄入,以温阳散寒。同时,避免食用生冷寒凉之品,以免损伤阳气。
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小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跳绳、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运动前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在季节变换或气温下降时,要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是保护好头部、颈部、腰部和脚部等易受寒的部位。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寒冷的环境中。
最后,还提醒家长,要关注小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