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是最好的药,倪中医告诉你哪四种东西最伤阳气,一定要远离



文 | 清散健康Talk
编辑 | 清散健康Talk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但你是否知道,养好身体的关键就在于保住阳气?著名中医倪海厦在其多年行医的过程中,反复强调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
阳气是我们生命的根本,它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们的健康和精神状态。然而,生活中有四种常见的东西却在无形中损耗着我们的阳气,你知道是什么吗?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常常感到疲惫、虚弱,甚至莫名其妙地生病?或许,这一切的根源正是阳气的流失。
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悄悄地偷走我们的阳气?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这些阳气杀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倪海厦所揭示的四大伤阳之物,看看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身体的,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
第一种:寒凉食物——阳气的天敌
倪海厦曾说过:寒凉食物是阳气的最大敌人。的确,现代人饮食中,寒凉食物无处不在。从冰饮到生冷的蔬果,这些食物在给人一时的清爽之感的同时,却在暗中消耗着体内的阳气。中医理论认为,阳气是人体的火,它能温暖身体,帮助消化吸收食物。如果频繁摄入寒凉食物,就像往火苗上倒冷水,久而久之,阳气被抑制,身体逐渐变得虚弱。
小张是一位年轻的白领,平时工作压力大,喜欢喝冰镇饮料来解压。起初,他觉得凉爽一下无妨,但没过多久,他开始出现手脚冰冷、消化不良的问题。
中医诊断后,他才知道,长期饮用冰饮,已经严重损伤了他的阳气。倪海厦在多个案例中提到,寒凉食物损伤阳气的情况十分常见,特别是在年轻人群体中,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一旦发作,往往难以根治。
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生姜、红枣等,能够帮助补充阳气,温暖身体。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减少生冷食物的摄入,避免阳气损耗。如果你习惯了寒凉食物,可能会觉得很难改掉这个习惯,但要记住,阳气是你身体的根本,保护它,就是保护你的健康。
寒凉食物虽然能带来短暂的舒适感,但其后果却可能是不可逆的。调整好日常饮食,远离寒凉,才能为身体储备更多的阳气,抵御疾病的入侵。
第二种:熬夜——阳气的无声杀手
熬夜是现代人生活中最常见的习惯之一,却也是阳气流失的主要原因。人体的阳气在白天发挥作用,夜晚则是阳气修复和积累的关键时刻。
如果长期熬夜,阳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身体的虚弱感会日益加剧。倪海厦指出,熬夜会直接影响人体的肾阳,而肾阳是全身阳气的根源,一旦肾阳受损,整个身体的能量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李大爷是村里出了名的老中医,可他却有个坏习惯——熬夜看书。年轻时他精力充沛,觉得熬夜不过是小事一桩。但随着年纪增长,他逐渐发现自己白天精神不振,腰膝酸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失眠问题。
倪海厦的理论让他明白,熬夜不仅仅是牺牲睡眠时间,更是在消耗阳气,特别是肾阳的消耗,直接导致了他的身体变得更加虚弱。
人体的作息要与自然规律相符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阳气得以恢复的最佳方式。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肝胆经最旺的时候,也是阳气修复的黄金时间。如果你经常熬夜过了这个时间段,阳气恢复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长此以往,阳气亏损,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等。
熬夜不仅是身体的负担,更是阳气的无声杀手。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才能让阳气在夜间得到应有的休养和恢复。
第三种:久坐不动——阳气的消耗者
久坐不动,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常见的生活方式之一。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学生,长时间保持坐姿,缺乏运动,都会导致阳气的流失。中医认为,阳气是通过气血的运行来维持的,只有保持身体的活动,阳气才能不断生发。如果长时间不动,气血淤滞,阳气无法顺畅运行,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王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平时忙于照顾孩子和家务,几乎一天到晚都在忙碌,但奇怪的是,她总觉得疲惫不堪,精神萎靡。
她的丈夫调侃道:你不是一直在动吗?怎么还觉得累?可问题就在于,王女士虽然忙碌,但她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长时间的久坐让她的气血运行不畅,阳气无法提振,导致了她的疲惫感。
倪海厦在多个案例中都提到,久坐不动不仅会导致阳气的消耗,还会对身体的脏腑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脾胃功能的弱化,直接影响到整个身体的气血生化功能。
要避免久坐带来的阳气消耗,最好的方法就是适量运动。每天抽出时间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快走、瑜伽或太极,能够有效促进气血的流动,帮助阳气的生发。
久坐不动,看似是轻松的生活方式,实则是阳气的消耗者。保持适量的运动,才能让阳气在身体中流转不息,充满活力。
第四种:情绪失调——阳气的内耗
情绪波动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常态,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情绪失调也是阳气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汉代名医张仲景曾在《伤寒论》中提到,情志不畅会影响气机的运行,导致阳气的内耗。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都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当我们情绪失控时,阳气会被情绪所消耗,长期的情绪失调甚至会导致阳气无法恢复。
小李是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容易感到疲惫,甚至常常生病。直到他去看中医,才了解到,长期的情绪波动已经严重消耗了他的阳气,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
情绪的管理是保护阳气的一个重要环节。倪海厦曾说过,情绪的稳定是让阳气保持充足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阳气就会在身体中顺畅运行,反之,情绪失控则会导致阳气的内耗。因此,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才能有效保护我们的阳气。
情绪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消耗阳气。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让阳气充盈,健康常驻。
总结
阳气是人类健康的根本力量,寒凉食物、熬夜、久坐不动以及情绪失调,都是阳气的隐形杀手。通过调整饮食、作息、运动和情绪管理,我们可以有效保护阳气,让身体保持健康的平衡状态。阳气一旦充盈,疾病也将远离。
文献来源:
《黄帝内经》
倪海厦《天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