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到都是病,补脾阳,养肾阳,升肝阳,一次把阳气补到根子上
阳气之于人,就像太阳之于万物。所以,一旦阳气不足,等着你的就是小病不断,大病伺机而动。如果简单的理解阳气,就是生于脾胃,根于肾,发于肝。所以养阳气,就必须从脾肾肝这三个脏腑入手。

脾阳要补。为什么说阳气生于脾呢?因为脾是人的后天之本,不仅能够运化水谷精微,还能源源不断地生化气血,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各种营养和能量。如果你脾阳不足了,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行,腹胀,便溏,不敢吃凉的容易拉肚子,肢体浮肿,一看舌头,淡胖舌,舌苔水滑。这种温阳驱寒,益脾气,可参考理中汤加减调理。
肾阳要养。肾是人的先天之本,是一身阳气的根本,所以就有阳气根于肾的说法。本身位居下焦,就像小火炉温养着整个身体。一旦肾阳不足,等于命门火衰,小火炉越来越弱了,阳虚就会生寒,所以肾阳不足的人常常特别畏寒怕冷,而且不分季节,即便夏天也是该冷还冷,手脚冰凉,睡一晚上都很难焐热,同时还腰膝酸软,使不上劲,头晕耳鸣,尿频,常出虚汗,精神萎靡,严重的还会导致男科功能减退,欲望不强,一看舌头胖大,有齿痕,舌苔白,尤其舌根。这种就要温肾固精,涩精止遗,可参考锁阳固精汤加减调理。
肝阳要升。肝不仅藏血,还主疏泄,本性喜调达,厌抑郁,可以调节全身气机,能够升发阳气,所以阳气萌发全在肝。所以,肝阳不足的人,多是肝的疏泄调节功能失常了,肝阳不足,除了怕冷,四肢不温这些常见症状外,还会伴有心烦气躁,习惯唉声叹气,情志不畅,经常失眠多梦睡不好,食欲下降,胃胀,肋下胀痛,口干口苦,头晕,小便时间长,夜尿多等,这种情况就要疏肝升阳,透邪解郁,可参考四逆散加减调理。
中医养生治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扶正能救命,祛邪能治病,正气就是阳气,养阳就是养命。分享仅供参考,不做诊疗依据,如有不适,请线下医院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