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糖尿病,还能活多少年?来看看临床医生怎么说
得了糖尿病,还能活多久?能问这样问题的人,是真的不了解糖尿病这个慢性疾病。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平稳控制血糖达标,糖尿病人的预期寿命,与普通健康人群,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糖尿病问题,用科学合理的手段管理好自己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人保证预期寿命的关键,可以总结为一个字——早,早发现,早干预,早控制,尽早的把血糖控制好,控制平稳,才能够更好的减少糖尿病血糖升高带来的健康危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空腹血糖7.0mmol/L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的临界点下,与空腹血糖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以下,还有两个介于健康人与糖尿病患者的中间值,属于这一种情况的朋友,通常被称为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高于6.1而未超过7.0)和糖耐量异常(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而未超过11.1),这样的情况,都属于糖尿病前期的一种过渡阶段,之所以设置这样的一个缓冲区域,就是为了让我们尽早的能够关注血糖的升高趋势,尽早对于血糖的升高做出干预和控制。
如果能够在发现血糖升高,已经到了糖尿病前期的这样一种情况,就开始启动高血糖的控制管理,能够严格自控,通过生活上的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方式来调控血糖水平,尽量的把血糖控制到达标平稳的范围,就能够大大减少血糖继续升高,发展成新发糖尿病的几率,如果不管不顾,任由发展,可能要不了多久,就会真正的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强调从糖尿病前期就要开始加强血糖控制,不光是为了减少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实际上,多项大型临床研究都发现,如果能够在糖尿病前期就加强血糖控制,做好血糖控制,在真正发展为糖尿病问题后,其在后续的糖尿病病程发展中,其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几率同样也会大大减少,因此,尽早的控制好血糖水平,尽量的控制血糖达标、平稳,其对于身体的健康获益将是长期的,远期的,也是保证糖尿病人预期寿命的重中之重。
对于已经发展为糖尿病问题的朋友,也不必过分担忧,随着我们对糖尿病这种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新型药物的不断出现,控制好血糖水平,已经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了,糖尿病治疗控制的五架马车,提出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糖水平的法宝——饮食调理,运动锻炼,合理用药、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这五个方面,都是加强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重要方面,饮食调理控制能力摄入,运动锻炼加强消耗和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合理用药加强血糖控制,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通过不断的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糖尿病这种慢病的管理能力,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提高预期寿命的最终目的。
当然这五架马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这需要糖尿病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家人一起努力,生活上跟方面都加强自控,坚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做好血糖监测,不断学习新知识,糖尿病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一直坚持,只要做好了血糖的控制,能够长期平稳的控制好血糖水平,糖尿病人,一样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活得健康又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