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教育改变明天”,一起了解糖尿病
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WDD),它由国际糖尿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1年创立,以应对人们对糖尿病带来的不断升级的健康威胁日益增长的担忧。2006年起,该日成为了正式的联合国糖尿病日。据统计,全球已有5.5亿糖尿病患者。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要以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为目的。这不仅需要医生开具处方,还需要糖尿病患者自己学习和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糖尿病防治的知识吧。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哪些?
1. 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
高血糖危象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可骤然发生,事先无任何先兆或症状。DKA和HHS的临床表现可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呕吐、腹痛(仅DKA)、脱水、虚弱无力、意识模糊,最终陷入昏迷。尤其是呼吸有酮味(烂苹果味)、血压低而尿量多者,且血糖≥16.7 mmol/L。
血糖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血糖监测的方法有哪些?
1. 静脉血浆血糖,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
(1)空腹血糖:至少禁食过夜8小时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是常用的筛查方法。
(2)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
(3)随机血糖:一天中任何时间采集的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可为糖尿病诊断提供线索。
(4)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负荷后2小时,采集血标本测得的血糖值。OGTT试验是一项检查葡萄糖代谢功能的检查,主要用于诊断症状不典型或血糖升高不明显的可疑糖尿病,可以明确诊断。
2. HbA1C
HbAlc在总血红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能反映取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临床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之一。
3. 糖化白蛋白
糖化白蛋白主要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一种产物,反映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评价患者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
4. 毛细血管血糖
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可以方便快捷地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初步依据,是自我血糖监测的主要手段。
如何在家完成毛细血管血糖?
1. 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
2. 通常采集指腹侧面等末梢毛细血管全血进行检测,水肿或感染的部位不宜采用,在紧急时可在耳垂处采血;
3. 皮肤穿刺后,弃去第一滴血液,将第二滴血液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4. 严格按照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5. 测定结果的记录包括被测试者姓名、测定日期、时间、结果、单位、检测者签名等;
6. 使用后的针头应置专用医疗废物锐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理。
血糖监测知识多懂一点
1. 血糖监测时间点选择
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血糖监测的频率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夜间(一般为凌晨2~3时)。
2. 读懂自己的血糖
正常的空腹血糖在4.4-7.0mmol/L范围内;非空腹血糖≤10.0mmol/L是正常的血糖。如果任意一次测量的血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