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晚期有这几个信号,出现一个都请不要忽视,快来看看。

参考文献:《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第15卷第3期《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4年第1期《实用临床医学》2023年第12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年第2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人,位居世界第一。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可能进入晚期阶段,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晚期糖尿病往往伴随着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对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来说,及早识别晚期糖尿病的信号,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糖尿病晚期主要表现为三大信号: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和代谢紊乱综合征。这三大信号是糖尿病进入晚期的重要标志,出现任何一个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严重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晚期最典型的表现之一。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全身小血管受损,主要影响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发展至增殖期,患者可能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
中国视网膜病变防治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约35%的长期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视网膜病变,其中15%会发展至晚期。当出现眼前黑影飘动、视物变形或突然视力下降时,很可能是视网膜出血或剥离的征兆,需立即就医。
糖尿病肾病是另一种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晚期糖尿病肾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当尿蛋白超过3.5克/24小时,或出现浮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时,提示肾病已进入晚期。
全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占比高达30%以上。患者可能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者需要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三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晚期可表现为感觉异常、肢体疼痛、肌肉萎缩等症状。值得警惕的是,当患者发现脚部出现无痛性溃疡、感染不易愈合时,已是神经病变的晚期表现。全国糖尿病足专项调查数据显示,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溃疡,其中高达15-20%需要截肢。糖尿病足是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晚期的第二大信号,主要表现为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血管病变是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活动后下肢疼痛等症状时,需警惕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研究发现,约6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占比最高。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往往呈现多支、弥漫性特点,病情更为严重。晚期表现可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当患者出现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脑血管疾病也是糖尿病晚期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3倍,且预后更差。当出现突然的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严重头痛等症状时,可能是脑卒中的征兆,需立即送医。
下肢动脉硬化是糖尿病晚期另一重要表现。血管狭窄导致下肢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苍白或发绀。当发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下肢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时,已是晚期征象。我国下肢动脉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的患病率高达21.2%,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代谢紊乱综合征是糖尿病晚期的第三大信号,主要表现为血糖控制困难、频繁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随着病程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患者可能出现"脆性糖尿病",表现为血糖波动大、控制困难。
顽固性高血糖是晚期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即使在多种降糖药物联合或大剂量胰岛素治疗下,血糖仍难以达标。糖化血红蛋白持续高于9%,空腹血糖超过10mmol/L,餐后血糖超过16mmol/L,提示胰岛功能严重受损。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加速各种并发症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频繁低血糖也是晚期糖尿病的重要表现。低血糖主要见于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晚期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神经损伤,低血糖感知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无症状低血糖或严重低血糖。研究表明,发生过严重低血糖的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每年发生3次以上严重低血糖事件,是晚期糖尿病的警示信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晚期1型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可见于严重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高血糖、血酮体增加和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急促、意识障碍等症状。酮症酸中毒的病死率约为5%,是糖尿病患者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状态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那些生活能力有限、不能充分补充水分的患者。典型表现为严重高血糖(通常>33.3mmol/L)、高血渗和脱水,但无明显酮症酸中毒。患者可表现为严重口渴、多尿、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该并发症病死率高达15%,是晚期糖尿病的危险信号。
巨细胞病毒性动脉炎是糖尿病晚期血管病变的特殊表现。研究发现,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巨细胞病毒可能被激活,导致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患者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视力障碍和肢体缺血表现。该病变与多种大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是糖尿病晚期不容忽视的病理改变。
一旦出现糖尿病晚期信号,应立即采取措施。首先,加强血糖管理,严格执行"五驾马车"治疗原则,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目标是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其次,密切关注各种并发症。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和下肢血管超声等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如视网膜病变可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肾病可使用ACEI/ARB类药物保护肾功能;神经病变可使用甲钴胺、α-硫辛酸等神经营养药物;大血管病变可考虑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甚至血管介入治疗。
此外,积极预防是关键。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都有助于延缓并发症进展。对于已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随访,避免并发症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晚期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但并非无法应对。早期识别这三大信号,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糖尿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正如古人所云:"上医治未病",在糖尿病管理中,预防和早期干预永远是最佳策略。生命只有一次,健康需要珍惜。通过积极的管理和干预,即使是晚期糖尿病患者,也能活出健康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