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糖尿病4个征兆一出现,说明可能进入“危险期”,需谨慎!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有没有想过,平时觉得身体有些不对劲,可能是糖尿病已经进入了危险阶段?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却总觉得症状不严重,没什么大不了的,结果就是拖着拖着,直到有一天,脚上出现了难以愈合的伤口,眼睛突然变得模糊,甚至倒在了医院的急诊室里,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这些本可以早些发现的身体信号,往往被忽视了,糖尿病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危险期并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从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征兆开始的,一旦出现,就意味着身体已经亮起了红灯,必须警惕了!
饮水量暴增
在我工作多年的临床经验中,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因为大量口渴,开始频繁喝水,结果却不以为意。尤其是那些看似身体健康的中年人,他们有时候连自己每天的饮水量是多少都没太在意。
糖尿病的一个典型早期症状就是口渴无止境,这看起来像是普通的生理反应,但它的背后可能隐藏着血糖过高的信号。
有一位患者,经常在工作间隙喝水,开始觉得自己是因为工作忙碌,没时间喝水,导致口渴,然而他并没有把这种口渴放在心上,只是把喝水的需求归结为环境的干燥。
后来,他出现了体重急剧下降和频繁上厕所的症状,经检查后发现,这一切都与血糖波动有关系,高血糖使得他身体无法有效地保留水分,导致了极度的口渴与频繁排尿。
根据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过高,肾脏无法有效处理这些多余的糖分,体内水分被过度排出,因此出现口渴和频繁排尿的现象。
这种情况不是一时的渴望水分,而是身体在用最直接的方式提醒你,血糖异常。
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突然总是口渴、喝水量增多,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是因为天气热或者是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应该考虑是不是血糖问题在作怪。
眼睛模糊
有一位患者,一直以为自己的视力变差,是因为年纪大了或者长时间用眼造成的,开始时,她只是偶尔觉得眼睛有些模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症状愈发严重。
检查之后,我才发现她的视力下降,居然与糖尿病眼病有关。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过高的情况下,容易引发视网膜血管的病变,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
事实上,糖尿病引起的眼病症状有时候并不明显,初期只是一些眼前的飞蚊,或者模糊不清的视力问题,因此很多患者并没有及时意识到,直到视力严重受损才去医院。
如果你发现眼睛偶尔模糊,甚至看东西有些重影,不要想着是眼睛疲劳,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这时候,如果早些就能去医院检查血糖,或许能够防止病情加重,避免严重的视网膜病变。
四肢麻木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加重前,会出现一种让人难以察觉的症状——四肢麻木,最初,这种麻木感并不明显,可能只是晚上睡觉时双脚或双手偶尔发麻,或者在长时间走路后感到脚底不舒服。
尤其是白领人群或久坐者,麻木感极易被误认作是久坐所致的血液循环不畅。
有一位患者,刚开始她总是觉得自己脚踝处麻麻的,起初以为是穿鞋不合适,后来觉得情况越来越严重,麻木感蔓延到脚掌和小腿。
起初她也没有在意,直到有一天在走路时不小心摔倒了,才意识到麻木已经影响到她的行动能力。
她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原来是糖尿病引发的外周神经病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尿病神经病变。
这种神经病变的初期症状通常是四肢麻木、刺痛、灼热感等,而这些往往被患者忽视,直到病情加重,才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足部溃疡或截肢。
所以,如果你经常出现手脚发麻、刺痛,甚至伴随有疼痛感,千万不要觉得这是身体劳累或者缺乏运动,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可能已经悄悄地找上你。
伤口不愈合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伤口不愈合的情况时,往往是病情进入危险期的信号,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自己有糖尿病,偶尔割伤个手指或者摔跤了,伤口愈合慢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处于低效状态,高血糖会削弱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导致伤口愈合速度大大降低。
有一位患者,早年患糖尿病多年,由于未能及时控制血糖,导致了伤口恢复异常缓慢。
有一次,他不小心割伤了脚趾,开始没当回事,但伤口长时间没有愈合,甚至感染了,这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前来医院就诊,经过一番治疗后才好转。
高血糖不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还会导致血管壁受损,血流变差,身体无法将足够的营养输送到伤口处,从而阻碍了愈合过程。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比正常人慢,甚至可以是正常人的两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伤口,都有可能因为愈合不良而引发严重的感染。
所以,如果你发现伤口好久不好,特别是那些比较小的伤口,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就医非常关键。
糖尿病的这些征兆,往往都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身体给出的信号,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症状,切莫拖延,只有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才能避免糖尿病进入危险期,给健康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赵荣瑶.糖尿病病人用药依从性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循证护理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