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治疗病情不稳定,糖尿病症状明显加重,中医用了这几味中药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属于中医消渴范畴。

中医认为消渴症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且危险,尤其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人们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中医学认为有其内必有其外,人体的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变化体现在气血阴阳的变化中,而气血阴阳失调是脏腑失调的根本,脾肾气阴两虚为消渴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气阴两虚,气机升降紊乱,津液不能升腾,既不能上潮以濡润口腔,也不能四布以营养全身,气虚津液不固,小便失摄,津液下流走泄;津液耗损致阴虚,阴阳失衡,阴虚阳盛,化躁为热,结聚中焦,消谷耗津,渴饮不休,津能载气,津耗则气散。气阴两虚的主症是: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口渴喜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大便糖稀、舌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无力。
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属于非胰岛素依赖型,起病方式不那么明显,比较隐匿和缓慢,虽然血糖和尿糖已经增高,但并不都出现三多症状。但常感觉经年累月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淡无味、易患感冒,特别是双下肢酸沉、麻木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案是从内部调理身体,跟西医降血糖,或者从外部注射胰岛素是不同的治疗方法。
我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周某,女,41 岁。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易饥乏力已一年余,曾在医院诊为糖尿病,用降糖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加重,伴乏力懒言,自汗肢麻,脉弦细数,舌淡苔少,体重104斤、空腹血糖11.7,尿糖4个+,诊断为糖尿病(中度)。辨证为消渴症,宜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热泻火,益肾缩尿,活血化痰。用药包括花粉、葛根、苍术、萸肉、五味子、川连、丹参、麦冬、鲜芦根。花粉,葛根生津止渴;苍术燥湿健脾,萸肉,五味子养阴固精,川连清热解毒,丹参、麦冬活血滋阴,鲜芦根清热解毒。给予上方治疗10天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空腹血糖8. 9,又续服一段时间,主要症状消失,体重增加3斤,空腹血糖为6.7,效果显著,再以原方加减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比较稳定。
糖尿病患者除了治疗,还要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确定合理的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合理控制总热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如谷物、麦片等,避免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