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科 > 糖尿病的由来,你了解吗?揭示其成因,现在明白,健康守护还不迟

糖尿病的由来,你了解吗?揭示其成因,现在明白,健康守护还不迟

admin4个月前 (04-07)皮肤科2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杨文英, 纪立农. 糖尿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 30(1): 61-65.

李光伟, 翁建平. 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策略.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3): 147-152.

赵志刚, 刘佳.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的作用.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2, 18(2): 87-92.

陈伟, 贾伟平.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3, 39(4): 321-326.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说糖尿病,可能对"三多一少"(多吃、多喝、多尿、体重减轻)有所了解,但对它的真正由来和成因却知之甚少。

糖尿病并非突然出现,而是身体内部长期不平衡的结果。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说起糖尿病的历史,它可不是现代病。早在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的医学文献就记载了类似糖尿病的疾病描述。古希腊医生发现患者的尿液有甜味,因此得名"糖尿病"。可见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人类几千年了。

糖尿病说白了就是血糖控制出了问题。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特别是淀粉和糖类,会被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胰腺会分泌胰岛素,帮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供给我们能量。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不够用,或者胰岛素虽然够但身体细胞对它没反应,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主要分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攻击自己的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产生不足。这种情况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更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主要是因为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差,也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

那么,糖尿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很多人以为只有爱吃甜食的人才会得糖尿病,这观点不太准确。糖尿病的成因很复杂,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

先说基因因素。如果你的直系亲属有糖尿病,你的患病风险就会增加。有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双胞胎患有1型糖尿病,另一个双胞胎患病的概率约为50%;如果是2型糖尿病,概率高达70%。不过别担心,基因只是增加了风险,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病。

生活习惯在糖尿病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现在的人吃得精细、动得少,这正是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我有个病人,每天坐办公室,下班就躺沙发看电视,周末也不运动,饮食上喜欢高糖高脂食物,一年体重增加了10公斤,不久就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了。

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脂肪特别是腹部脂肪会产生多种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工作。简单地说,肚子上的赘肉越多,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想想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升至现在的约12%,与肥胖人口的增加高度一致。年龄也是个无法忽视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再加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升高的风险就增加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年轻人得糖尿病的也越来越多,主要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压力太大也会引发糖尿病。

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水平升高,这些激素会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如果你工作压力大,又不注意劳逸结合,长期下去很可能会影响糖代谢。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药物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也可能诱发糖尿病。有些疾病如胰腺炎、血色病、肢端肥大症等,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每10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病,而且还有大量未被发现的患者。

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本身,更在于它的并发症。它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 病变等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知道了糖尿病的来龙去脉,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饮食上,推荐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模式。多吃蔬菜、粗粮、豆类,少吃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加工食品。控制总热量摄入,做到定时定量。

一位60岁的老大爷改变饮食结构后,不仅体重下降了5公斤,血糖也从异常降到了正常范围。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再加上适当的力量训练。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体重,降低患病风险。

保持健康体重非常重要。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者通过减轻体重5%-10%,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风险。一个BMI指数超标的年轻人,通过半年的科学减重,不仅体重恢复正常,原本处于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指标也恢复正常了。

定期检查血糖,特别是有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检查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早发现,早干预,糖尿病前期是可逆的,错过这个阶段就麻烦了。

戒烟限酒也很关键。吸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过量饮酒不仅增加热量摄入,还可能损害胰腺功能。如果不幸已经患上糖尿病,也不要灰心。

现在的治疗手段很丰富,既有口服药物,也有注射药物。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同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生活中我们不能完全避免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但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了解糖尿病的由来和成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健康守护还不迟。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xiaobingzhong.com/?id=49293

“糖尿病的由来,你了解吗?揭示其成因,现在明白,健康守护还不迟” 的相关文章

“90后”“00后”加入脱发大军,他们居然来这家医院洗头

“90后”“00后”加入脱发大军,他们居然来这家医院洗头

不是在理发店,而是在医院,给你洗头的是护士小姐姐。今年5月,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皮肤病医院筹建单位)开设了全市首家针对毛发与头皮疾病的特色诊疗中心。该中心引进了头皮纳米清洁治疗设备,...

威海市中医院荆鲁华:辨证论治,因人制宜,中医治脱发“有一套”

威海市中医院荆鲁华:辨证论治,因人制宜,中医治脱发“有一套”

脱发作为一种新型现代病,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脱发行列,并且成为了主力军。中医治疗脱发历史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早就有相关记载。中医认为,脱发与人体肾、肝、脾及气血密切相...

雄性激素脱发还能长回来吗

雄性激素脱发还能长回来吗

雄性激素脱发是指雄激素性脱发,又称脂溢性脱发或早秃,是否能长回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雄激素性脱发的论述: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脱发急病,多发于...

脂溢性脱发分为五种证型,治疗要遵医嘱辨证进行

脂溢性脱发分为五种证型,治疗要遵医嘱辨证进行

脂溢性脱发的发病率高居所有脱发病之首。脂溢性脱发就是生活中常说的雄性秃或雄激素源性脱发。但这并非就是特指男性脱发,女性患者也不少见。因为脂溢性脱发与雄激素相关,无论男性还是...

儿童脱发别忽视,延误治疗会全秃

儿童脱发别忽视,延误治疗会全秃

病态毛发问题还是要来医院看皮肤科,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养发馆、洗头水、养发秘方等都没有用。最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淑霞博士这样提醒家长,近几年,到毛发门诊看病的脱发患者,儿童...

总是掉头发?5种营养在作祟?是假的吧?别错过真相!快看!

总是掉头发?5种营养在作祟?是假的吧?别错过真相!快看!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有没有觉得梳子上的头发越来越多,洗头时总是掉发?在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关于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