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偏高,小便先知?小便出现这几种异常,警惕是糖尿病早期信号
老李今年54岁,3个月前单位组织体检,医生告诉他血糖偏高,虽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要求,但是叮嘱李先生要注意饮食,生活规律,多运动,避免血糖继续升高发展为糖尿病。
老李在公司的销售部门,最近公司任务较多,所以经常熬夜,饮食也不规律,多以外卖为主。最近一个月他感觉自己总是口渴,去厕所的次数比以前多了很多,一开始老李没放在心上,以为是自己喝水较多的原因。
最近一个周老李察觉出了不对劲,虽然喝水少,小便却越频繁,夜间起床小便次数也越来越多;而且小便时,尿的颜色比平时要深一些,略微感到疼痛,这些表现和平常完全不一样。老李有些担心,决定去医院检查。

医生检查后发现,老李的血糖已经达到12.5mmol/L,随后的空腹血糖为7.9mmol/L,于是医生诊断为:糖尿病。
医生告诉她,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小便频繁、夜间小便次数增多、尿量增加、排出的小便发黄、泡沫多、味道异样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肾脏损害,使其无法有效过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糖分,导致这些异常问题。
老李为此感到非常的懊悔,一开始就听从医生的建议,现在也不会到糖尿病的地步。
幸运的是,老李诊断时还是糖尿病的早期阶段,经过饮食管理,锻炼辅助,血糖控制得比较满意。现在,老李对自己的身体已经更加关注,时刻注意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血糖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了。
糖尿病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都是在体检时候发现血糖异常,不过在糖尿病早期,小便也会有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糖尿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糖尿病早期小便的变化,看看小便有哪些异常。
一、尿液如何产生?
我们知道,在医院很多情况下都会有一个尿检,通过尿检来发现我们身体的异常情况。正常情况下,成人一天尿量在1~2升左右,尿液中葡萄糖存在很少,健康人尿液呈淡黄色,没有异味,透明度比较高。
正常的小便状态由肾脏来维持,其最小单位最小单位是肾小球。肾小球在结构上有一条入球小动脉进入,一条出球小动脉出来,里面是细小的血管,可以将血管内的一些半径比较小的物质给滤过出去,比如血液里面的葡萄糖、钠离子等。
这些滤过的物质会在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流入集合管,汇集到输尿管流入膀胱,最终排除体外。
像这样的肾单位,成年人有上百万个,肾脏的效率有多高。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过滤的作用,先是把血液中的大部分物质滤过,然后再重新吸收,最终留下废物排除体外。
如果血液里面一种成分过高,在肾脏就没办法完全吸收,就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进而可以被检测到,这就是为什么尿液的检查可以诊断疾病的原因。
血液中的葡萄糖会被滤过,如果浓度太高,超过了肾脏肾小管能够重新吸收的最大值,肾小管没办法全部吸收,进而造成尿液葡萄糖含量会变高。
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血糖过高,通过小便也能知道。除此之外,血糖浓度过高,会造成细胞所处环境的渗透压也会变高,最终影响细胞功能,比如血管内皮细胞。
那么血糖偏高小便会有哪些异常呢?
二、小便出现这几个异常,可能是糖尿病早期信号
(1)尿糖
随着血糖的不断升高,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阈值,就会产生尿糖,尿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偏高,这是糖尿病早期小便异常最先出现的症状。
刚开始,只是出现尿液葡萄糖含量偏高,不太容易被察觉,通过尿液检测可以检查出尿糖。由于尿液中的葡萄糖会使其味道偏甜,这也可以作为尿糖的辅助判断。
同时将尿液洒在地上可以吸引一些昆虫如蚂蚁、蚊子等,这些动物喜欢甜的食物,这种现象很可能尿糖引起的。
排尿过程中,过多的水分流失会使尿液颜色变浅,甚至呈现无色。此外,由于排尿频繁,尿液中的含气量也会增加,使尿液发出一种甜味或果香味。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尿液洒在地上后,逐渐变粘稠,变干后会在地上留下一个很明显的印迹。
正常情况下,大量的摄入糖分可能会出现尿糖,但这只是一过性的,随后便恢复正常,而糖尿病引起的尿糖的持续性。所以,当经常性出现上述尿液的异常现象,尽早到医院做健康体检。
(2)小便频繁,尿量增多
血糖的升高会影响泌尿系统神经的功能,比如膀胱的感觉神经异常,比平时更容易产生尿意,会出现小便频繁,特别是晚上,会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
血糖会过高也会引起下丘脑渗透压增加,引起渴觉,导致频繁的大量饮水,于是也会出现小便频繁的情况,而且尿量会增多。
除此之外,在肾小管中的葡萄糖没有被完全吸收会造成渗透压增加,使得水有一部分留在了肾小管形成尿液,而没有被重吸收,这也会使尿量增加。
(3)泡沫尿
前面我们介绍了肾单位就是富含毛细血管的结构,随着血糖持续性的偏高,毛细血管会出现功能异常,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便会受到影响。
平时不会被滤过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滤过膜的细孔而进入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特征的表现就是小便时可以看到明显的泡沫。这提示肾脏的功能出现了异常,需尽快到医院检查。
以上是早期血糖升高后小便出现异常的几种症状表现,一开始出现尿糖、尿频和尿量增多,随后可能出现尿路感染和蛋白尿。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三、 如何防控糖尿病?
首先,要健康饮食
健康的饮食在预防糖尿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饮食管理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首先,不要暴饮暴食,这很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
其次,均衡地摄入各类食物,保证营养均衡。我们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因为他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如黄油、猪油等。
选择高质量蛋白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等;平时饮食中口味稍微清淡一点,避免过量盐摄入,同时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对于那些已经血糖偏高或者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更需要严格管理饮食。建议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控制血糖水平。
其次,要适当运动
合理地运动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直接被肌肉组织利用,避免脂肪的堆积引起肥胖。
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打篮球等等,以有氧运动为主,因为有氧的情况下血糖和脂肪消耗最高,同时可以避免乳酸的堆积。每周建议进行3~5次的有氧运动。
第三,减少饮酒、不吸烟
吸烟和饮酒可以直接影响血糖的代谢,可以抑制葡萄糖与组织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或者抑制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的代谢过程,最终造成胰岛素抵抗。
除此之外,还能影响胰岛素的产生,进一步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对于已经患糖尿病的人,吸烟和饮酒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最后,要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可以了解我们血糖的变化,特别是中老年人以及肥胖人群,最好能够定期检查一下自己的血糖水平。
在早期能够发现自己血糖的异常,大部分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恢复,可以极大避免药物的使用,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以上是对糖尿病预防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及定期监测血糖。血糖偏高,小便的改变比较明显,如文章开头老李的情况,小便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到医院后检查出了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小便会有尿糖、尿频、夜尿增多的表现,随后可能发生尿路感染引起排尿灼烧感,以及发生蛋白尿等情况。当出现这些表现后,可以测一下自己的血糖,看看是否出现异常,进而判断需不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平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适当锻炼,可以有效地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彭永强. 排尿不畅,记得查查血糖[J]. 山西老年, 2022(6):1.
[2] 宋利格. 糖友尿路感染,可能该换药了[J]. 家庭用药, 2022(7):1.
[3] 姚茂颖, 罗友杰. 生活方式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2):4.
[4] 程小忆, 祝雪. 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对患者血糖及体重控制的影响[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