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怎么办?骨质增生,可与骨质疏松有关吗?
摘要:骨质增生一般是指增生性骨关节病。
骨质增生是正常骨骼边缘形成的骨性增生物,是引发关节疼痛的一种疾病,此外骨质增生可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骨质增生又称为骨刺,引起其发生的病因多种多样,部分骨质增生的人群可引起颈椎、腰椎、膝关节的疼痛、酸痛、胀痛、隐痛、僵硬等表现,部分则还可由于寒冷刺激而加重疼痛情况。

哪些原因可导致骨质增生的出现?
骨质增生,可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可与病理学、组织学、生物力学、生化改变等因素有关。
那么骨质增生还可与什么因素有关?
1、骨质疏松与软骨生化性改变
骨质疏松、软骨生化性改变可由于钙流失过多,或机体对钙的吸收差,增加骨质增生的风险。此外骨质疏松通常与骨质增生并无直接的关系,但是骨质疏松可与骨质增生同时存在,其都是由于缺钙引起的病症。另外骨质增生可能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反应,也就是由于骨质的流失,导致新骨的形成远不足以帮助补充大量丢失的旧骨,从而导致骨骼中的钙沉积在某些骨骼表面上,就有可能导致骨质增生的出现。
2、营养不良
骨质增生可与营养不良有关,营养不良会导致关节软骨等弹性减弱,弹性变差可导致关节骨骼磨损明显,骨骼出现损伤,容易诱发骨骼出现骨质增生的情况。
骨质增生,可在进行重体力劳动、发生骨关节外伤、体重超重、过度的剧烈运动、骨骼营养不足等情况下加重。
那么骨质增生具体可由于哪些原因诱发呢?
1、创伤
骨骼创伤、外伤等可引起骨质的损伤或骨关节的损伤,从而破坏骨关节的稳定性,使关节出现异常的受力摩擦,就可能导致骨质增生的情况。
2、重体力活动
重体力活动,可导致这部分人群的腰背骨骼、颈肩关节等长时间处于负荷状态,长时间重力负担,可导致骨组织变性、退化,从而引起骨质增生的出现。
3、体重过大
体重过大,也就是部分人群可出现肥胖或超重的情况,如肥胖人群中,由于身体的体重过大等原因,使关节的负荷过大,就可增加骨质增生的发病风险。
4、运动量过大
运动量过大,可增加骨关节的负荷,也就是异常的负重,容易加重软骨的破坏、加速软骨的退变,使软骨弹性降低,关节骨骼过度的摩擦、劳损,也可能诱发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一般不会引起症状和不适,因此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部分人群则可能出现局部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不适情况。
那么骨质增生可引起哪些症状呢?
1、局部疼痛
骨质增生,可导致局部疼痛表现,如头、颈、肩、膝关节、脚关节等部位,出现异常疼痛的感觉且伴有明显的压痛点,如可出现颈椎疼痛、腰椎酸痛和胀痛、膝关节隐痛等。
2、局部活动受限
出现骨质增生部位,可由于疼痛情况导致机体的局部的部位出现活动受限,如可出现颈部僵硬、颈部转动不灵活,或出现腰椎的发僵、弯腰受困,以及膝关节僵硬、腿部发软、易摔倒等。
骨质增生的治疗方式,可有哪些呢?
大多数骨质增生可不需特殊的治疗,对于骨质增生引起的不适症状则可积极对症治疗,或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也可使用推拿法、牵引法的方式帮助治疗等。
那么骨质增生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双氯酚酸等帮助缓解疼痛情况,可使用维生素B族等药物帮助缓解神经受压或神经感觉障碍的情况,还可使用中药制剂如骨仙片、壮骨关节丸、骨刺丸等缓解。
2、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可包括超短波电疗法、红外线治疗、紫外线治疗、热敷疗法等,其中超短波电疗法是治疗骨质增生的常用方法之一。
3、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可通过中药配伍进行疏经通络、活血化淤、散结消肿、消炎止痛,也可通过袪刺骨宁膏、兰氏坤元膏、刺宁膏等外用药膏帮助缓解骨质增生情况,还可通过中医疗法如针灸、推拿、按摩等帮助缓解骨质增生引起的不适。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且影响生活、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如关节肿胀有积液的患者,可给予局部抽取积液等方式缓解疼痛,因此手术治疗不是骨质增生的首选疗法。
很多因素都可诱发骨质增生的出现,如部分骨骼疾病、钙质缺乏等。
那么如何更好地预防骨质增生呢?
1、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适当运动锻炼、可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但不可剧烈运动,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寒冷刺激,还应积极控制健康的体重,避免超负荷引起的软组织损伤。
2、适当钙补充、合理膳食
可适当多吃些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如牛奶、虾皮、黄豆、鸡蛋、燕麦、骨头汤等,还应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等,促进钙的吸收,避免钙缺乏,因此合理膳食可帮助促进机体的营养吸收。
写在最后:
预防骨质增生,应保持适度的运动锻炼,促进血液循环,但不可运动过量,加重软组织负荷,还应积极避免过度劳累,日常适当补充钙质等。